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的意义研究
2019-09-18孔雀
孔雀
摘 要: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于应对国际局势变迁、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出发来理解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是一个新的视角,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和透彻地理解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思想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036-02
当前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态势,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困境与挑战,逆全球化的兴起,恐怖主义、生态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显,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形成了新的挑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国始终坚持全球化发展潮流不可逆,逆潮流而动最终只能作茧自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就是为我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进行共同的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机构。
一、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威胁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定的问题层出不穷,面对世界潮流的风谲云诡,如何保障自身独立与国家安全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此关头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顺应世界大势和适应国际变迁的关键一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的报告,对中共中央的深化改革措施的戰略考量和制定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背景和职能进行了阐释,指出我国当前面对着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安全威胁,设立一个新的机构为我国安全工作进行统筹设计已经是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我国在新时代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进行安全统筹规划的一大创举,填补了过去国家安全方面缺乏综合协调的顶层机构的空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要协调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国际方面体现在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上,国内主要是健全国家安全机制,通过这两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国家安全的全方位保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1]基于此,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意义重大,不仅实现了我国的安全战略一大机构创新,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国际形势顺势而为、应时而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还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这是我国的国家安全理论的一大创新,这一思想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相互配合,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保驾护航。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正是由于各民族和各国家打破地域的界限,相互联系越来越普遍且具有国际性,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事业也必然向着国际联合的趋势发展。“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具有放眼世界、运筹全球的眼界和魄力。
马克思恩格斯还对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国际事务提出了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首先,“‘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是无产阶级政党认清国际局势和国际事务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3],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在厘清了国际政治发展的脉络、掌握了在国际关系中生存的基本法则之后才能领导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其次,无产阶级自身的使命就是要同剥削压迫工人的资产阶级做斗争。我们只有联合起世界上广大的无产阶级一起进行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工人群众进行广泛国际性的斗争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途径。再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这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不断适应国际形势的变迁,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时要进行自身政策的调整。只有具备敏锐捕捉国际动向的观察力和调整行动策略的果敢力才能保证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先进性,从而把握住历史变迁的每一个节点实现自身的发展。最后,为创造一个和平、自由的世界而奋斗。我们要建造的新世界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是要实现每个民族的独立和平等,是要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不仅为我们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策略和方法指明了路径,而且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在当今世界进行外交内政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导。将理论的光透过现实的镜折射出真理的光彩,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认识现实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出发,我们将更为清晰和明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要意义。
三、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的必要性
第一,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进行调适。一国政党代表着本国的阶级和政治集团的利益,这是政党自诞生以来就伴随而来的。但随着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密切和更加深入,一国再也无法囿于自身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封闭起来。这是一个国际与国内互联互通的时代,信息的高速传递、交通的便利发达等都在提醒着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制定本国的政策和方针时,我们必须将国际形势考虑在内。近年来,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蠢蠢欲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就是这股潮流的推动者。特朗普上台后推行具有孤立主义色彩的政策,英国脱欧使欧盟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中东局势并不乐观,险象环生的国际局势更加错综复杂。种种新因素考验着中共应对国际局势变迁的能力,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此时应运而生就是对国际上质疑中国共产党风险应对能力的有力回击,我们只有根据国际事务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才能制定出与实际相符合的方案。
第二,国内局势的发展需要更加综合有效的安全机制。一国内部的安定和谐是在国际上立足的根基。无数的历史证明,内乱是引发外祸的一大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在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领土问题、边界问题和民族分裂主义问题都是我们国家安全领域的隐患,一些周边国家还妄想依仗其他国家的势力在我国的领海、领土上寻衅滋事,这严重威胁到我国的主权独立和完整,这是绝不为我们所容忍的。我们高度重视这些威胁我国安全的国内外问题,并且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解决。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完善和健全我国的安全机制,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处理好我国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架构。在新的历史起点,建造新的安全工作平台,为我国的和平发展事业保驾护航。
第三,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需要。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如何加强自身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只有中国共产党将自身能力锻造得坚韧而又强大,才能在时代的考验前不露惧色,游刃有余地运用多种手段处理棘手的国际难题。面临国际和国内的重重考验,中国共产党临危不惧,仔细分析当前的局势变化,大胆进行理论机制创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正是洞察到了国际上出现了很多新的不安全因素,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不断上升,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增强应对国际形势变迁的能力和魄力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活力和生命力。吐故纳新,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能够傲立潮头,并且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辉煌。
四、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的重要性
第一,为我国应对国际事务提供了理论和制度的支撑。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制度的层面上为我国的安全战略描绘了新的蓝图。理论是实践的先行者,我们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才能走出一条通往复兴的康庄大道。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一贯运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关系理论界长兴不衰,其核心要义是主张国家对权力的争夺。总体国家安全观突破了西方国家主张的狭隘安全观,主张运用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认为国家之间的长久和平关系是可以实现的。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主张建立的国家安全机制的目的是实现整个世界平等与和平,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新的协调各方的安全大本营,制定一系列符合国际局势的安全政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道路,最终为了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而奋斗。
第二,为妥善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创造了新的平臺。现如今,在逆全球化的潮流下,西方国家遭遇了经济上的停滞、政府治理无能引发了国内民众强烈不满。民粹主义也在西欧一些国家兴风作浪,难民问题使欧盟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国始终坚持全球化发展潮流不可逆,逆潮流而动最终只能作茧自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我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联合一切爱好和平事业的人们进行共同的发展和建设。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我国安全工作的最高级别的统筹规划机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使得各部门之间有了统一部署和协调指挥的平台,使得各部门能够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第三,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奉献了中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有一个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一个公平正义的新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这一目标作为党的事业追求上最为远大崇高的理想。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正逢其时,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从机制上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正是在向民族复兴中国梦冲刺阶段的安全机制,不仅以实现中国梦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还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06-5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3]李爱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