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互动理论对城市景观营造的影响研究

2019-09-18何疏悦朱阳张靖婕

艺术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景观

何疏悦 朱阳 张靖婕

摘 要:借鉴社会互动行为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城市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规划,还能强化乃至重构城市公共空间中景观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社会互动理论的提出,为解决社会互动行为和社会互动型景观的矛盾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实践的契机。

关键词:城市空间;社区互动性;互动理论;城市景观

0 引言

城市追求的生活显然仅是效率和舒适,就像我们让城市变得更绿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健康。健康不该是城市的压力,它也可以变得很有趣,交互性在其中充当的角色,正是帮助“景观”在城市的构成要素中体现出足够的竞争力。

1 调查研究的设计解析

调查希望从不同的设计调研方向中获得相关信息及数据,在解析数据后,针对市民的社会互动基础意愿及潜在意愿建立一个吻合度较高的认知架构,帮助后续理论研究的深化。[1]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微信推送,收回了178位男性、286位女性共464份有效问卷。

2 调查样本的详细数据分析

2.1 社会互动产生的可能性分析

虽然高房价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影响了人们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印象,但当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最微小的层面——各种形态的社会互动时,丰富的物质形态和城市面貌为不同种类的社会互动方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2]从订机票到买电影票,或者是借助大数据挑选晚餐的地点乃至餐品,互联网建立起的新型关系网络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城市互动方式,同时也开始影响城市的实体面貌。[3]

购物是一种重要的主动性社会互动行为。53%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购物的随机性很大,而有34%则认为购物只是单一目的性的一种日常行为,衍生出其他行为方式的概率很低。对于城市生活中随机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超过一半的数据说明,人们已在理性层面上认可了购物这一行为在超越其原始目的之外的附加价值。购物正在成为“出去转转”的借口,这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计来说,是一个新需求开始出现的信号。(如表1所示)

2.2 社会互动意愿分析

社会互动意愿在当今城市中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在假定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指标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互动意愿的高低似乎只与个体的性格相关。但当城市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或当这种改变达到一种阈值时,新的动力就会产生,自发性及被动性的社会互动行为就会由此获得新的变化契机。[4,5]

调查中,问题7的数据显示,高达71%的人与邻居之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社会互动行为。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同时也说明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存在广阔的提升前景。问题18是关于户外景观设施使用频率的调查,78%的选项集中在小型公共活动场所,儿童游乐设施的使用占比12%,社区活动中心为10%。这组数据更多反应的是人们能够得到的资源类型。如果滨水绿地、街角公园以及各类球场也能成为社区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常态(如表2),问题7中关于邻里关系的调查数据应该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如表3)。

3 调研结果以及讨论

3.1 结果

对比分析调查的有效数据后得出如下结论:在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中,随机互动明显高于有针对性的互动。社会互动有可能在当下的城市结构空间中的任意时段、任意场所发生,它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低于人们自己的预设。研究显示,很多时候,人们下意识的行为模式更多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临时决定。当前的城市景觀空间在促进群体间的社会互动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人们与生活在周边的群体之间的常规互动并不多。数据说明了个人在陌生群体中的内向型行为态势,间接证明了一个社会互动效应良好的陌生人主导的城市空间中,外部环境的帮助必不可少。

3.2 讨论

社会互动的理论和研究视角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学术视野。社会互动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结构性思想发展的结果,问卷调查的结论基本证实了理论研究阶段的推测——城市的居民们喜爱生产性景观,但是没有合适的途径和策略将生产性景观融入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社会互动的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当前的社会互动理论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论模式,能够参与城市生产性景观的设计策略规划,帮助有效解释城市生产性景观中个人与社会、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目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理论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和理论相互补充、完善、共同发展,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互动视角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才能有效地应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斌,张恬,威廉·C·苏利文.健康城市: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J].景观设计学,2015(02):24-35.

[2] 何疏悦,王浩,李晓颖.信息技术植入城市社区生产性景观的可行性策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6(6):92-96.

[3] 王敏.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体系与规划控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14-116.

[4] 黄琦.交互设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 吴维平.多维尺度下的城市主义和城市规划:北美城市规划研究最新进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何疏悦(1981—),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生产性景观,景观社会学。

朱阳(199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农业景观。

张靖婕(199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农业景观。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城市景观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