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商圈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9-09-18翁文静戴心怡许安心

对外经贸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翁文静 戴心怡 许安心

[摘 要]近年来,商圈发展成为衡量城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福建省部分商圈的走访调研,得出福建省商圈面临着商业综合体体量过剩、定位同质化、商圈整体聚客能力差以及高端消费外流的问题。对此,提出福建省商圈建设应加强商圈建设整体规划、打造个性化商圈、实行商圈品牌战略、加快推进智慧商圈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期为福建省商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福建省商圈;发展策略;体验式消费;智慧商圈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6-0059-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circl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measure the operation of urban economy.Through visiting and investigat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usiness circles in Fujian Province are facing the problems of excessive volume of business complexes, homogenization of positioning, poor ability of gathering customers as a whole and high-end consumption outflow.In this regard, it is proposed that Fujian Province shoul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business circle constructions, create personalized business circles, implement business circle brand strategy, and accelerate intelligent business circle construc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circles in Fujian Province.

Keywords: Fujian Business Circle; Development Strategy;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Intelligent Business Circle

[作者简介]翁文静(1995-),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戴心怡(1997-),女,福建漳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通讯作者]许安心(1975-),男,福建安溪人,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综合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商圈的定义,将其归纳后认为商圈是指商业中心或零售店集聚形成的辐射范围,商圈是承载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空间载体。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商圈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发展[1],尤其是购物中心这种商业模式的兴起,在商圈发展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城市商圈不仅作为城市文化的象征,更代表了一个城市商业繁荣的水平[2]。

福建省商圈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福州市东百中心的成功转型,还是厦门市万象城的强势亮相,都给福建省商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19年初,福建省商务厅为促进省内商圈发展,确定“百个重点商圈”。未来,如何做好福建省老旧商圈的升级转型和新商圈的创新建设都将是福建省商圈的发展重点。

一、福建省商圈发展现状

(一)商圈区域分布特点

福建省商圈从单核式(单个购物中心)发展到多核式(多个购物中心)发展。以经济条件和行政地位来做三类区分:经济发达地方组团式发展均匀分布于各城区;经济中等地方组团式发展集中于行政中心,县级市以社区型购物中心为主(既有组团式发展又有社区购物中心);经济不发达区域以单核式发展为主。

福建省商圈核心区域面积占比较大,由于发展程度与地理限制不同,各商圈总面积波动也较大。核心面积占比大多在13%~60%之间,总体商业建筑面积占比大于商务建筑(办公)占比。由于建筑密度的影响,市中心商圈总建筑面积较区县商圈小。

(二)商圈运营情况

选取福建省八大商圈2015—2017年商圈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日均客流总量均在3万以上 ,年销售额均在4亿以上(如图1)。其中,福州市商圈较其他地级市商圈销售取得了較好的业绩,三年均突破20亿元。但是受国民经济下行和近几年电商迅速发展的影响,实体零售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各个商圈的销售额均处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或是增长幅度较为缓慢。

(三)商圈业态发展及商圈定位情况

福建大部分商圈以零售、服饰、餐饮、休闲、娱乐五大业态为主,以教育培训等业态为辅。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对商圈中体验业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目前各大商圈中体验业态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加。从整体上看,福建省商圈的整体档次定位以中档为主,占比达73%,中高档商圈和高档商圈数量较少,同时,高档为主的商圈在福建省缺失较为严重(如图2)。

(四)商圈客流特征分析

通过对福建省部分商圈代表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发现,福建省商圈消费者出行交通工具以汽车作为首选,其次为非机动车或步行出行。消费者前往商圈的主要目的以购物为主,同时餐饮、娱乐等体验式消费的占比有上升趋势。商圈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在于:良好的购物环境、丰富的商品品类、交通、停车便捷以及距离上班地点近。

(五)智慧商圈建设

目前,在福建省商圈智慧化项目建设中,扫码自助结账等智慧消费建设较为普及,车流、人流统计等智慧数据建设次之,而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物流的建设上缺失较为严重。分地区来看,福州、厦门等沿海地区较其他地市的智慧商圈建设情况相对健全,而南平、宁德等内陆地区的智慧商圈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二、福建省商圈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商业综合体体量过剩,辐射半径不足

福建省各大城市商圈都处于依托城市综合体迅速扩张和增长阶段,面对有限的市场资源,由于聚集经营、周边入住率不高等原因,导致现有商圈发展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商业体量严重过剩已成为全省常态。并且,全省各地市以城市综合体为中心的商圈还在不断建设发展,严重超出实际的市场需求量。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福建省40个典型商圈的商业建筑面积约430万平方米,2017年的日均客流总计近120万人次,以此数据粗略计算出城市人均商业面积为3.57平方米,远远超过国际上供求均衡的1.5平方米标准线。

(二)商圈业态重合度高,定位同质化

福建部分商圈“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各个购物中心内的品牌重叠度也较高,缺少推陈出新。纵观福建九地市商圈总体发展情况,商圈的发展模式以一个或多个商业中心为主向外辐射,新兴的商业综合体更是复制式遍地开花。商圈的主要业态构成还是“百货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主,缺乏个性和特色。通过对福建省典型商圈的实地调查发现,商圈的主力店类型、标杆品牌重叠度高,尤其在服装服饰类、餐饮类、化妆品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各大商圈定位同质化导致商圈特色缺失,难以形成城市品牌力量,外界知名度和吸引力严重受限。

(三)商圈整体聚客能力差,辐射力不强

商圈体验性消费不足,聚客难。在新零售背景下,以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消费者成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新消费群体的消费价值取向和购买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后为主的新一代消费者充满猎奇的心理,他们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更加注重体验式、享受式的消费。因而娱乐性、体验感强的业态和带有独特IP的场馆设计逐渐成为商圈吸引消费者的“秘密武器”。此外,由于近年来家庭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父母在子女教育和培养上的投资逐步加大,儿童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升温。然而,福建省各大商圈虽都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调整业态,但体验、儿童和教育培训等业态的占比仍不足。例如,儿童教育类等体验业态的引进比例仅有30%~40%。多数商业体还是零售占比高,体验与娱乐业态较少。而且,目前一些商圈的传统百货由于业态未及时调整等原因无法吸引客流,而频频关门。

(四)知名品牌进驻难度大,高端消费外流

商圈缺乏整体品牌塑造,多数城市高端消费外流情况严重。由于商业中心品牌意识不足,缺乏现代化运作模式和经营思路,目前城市商业中心无论是品牌效应、知名度还是区域辐射力、吸引力等都较差。虽然福州东街口商圈、厦门名品磐基中心等汇集了LV、DIOR、GUCCI、APM等高档品牌,甚至是首进名品大牌,但福建省整体的体量仍不足,入驻率较低,门店数量也相对较少。

随着交通便利性不断提高,更加剧了高端消费外流的情况。其中,福建省三、四线城市如南平、龙岩等地,由于一线奢侈品牌的引进难度大,造成一些高端消费转移到福州、厦门等地区。而福建省一线城市又由于奢侈品牌的品类少,款式不够新颖、价格较高等问题,也会使得部分高端消费转移到香港或者国外等地区。

三、福建省商圈发展策略

(一)加强商圈建设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商圈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指导规划相结合。在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政府根据市场规律导向制定规划策略,在商圈的选址上尽量避开过度集中、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同时,发挥政府第三只手的作用,优化市场主体间合理竞争的资源配置。在不破坏城市商圈、商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前提下,各级政府应尽量将商业网点分布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网点空间布局和城市空间建设同步发展[3]。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适时提出阶段性商业网点建设目标,从而促进规范化、有序性的商业网点发展。

按照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互补的要求,增强中心城区商业中心的核心与带动作用,完善以城市商业中心为主导、区域商业中心为支撑、社区商业网络为基础的发展机制。为加强推进商圈体系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商圈的规划和布局设计中。

(二)打造个性化商圈,大力发展体验式消费

不同商圈中购物中心的商品品类应差异化,在主力店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区隔,在明晰购物中心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打造优势项目或知名品牌。商圈所在的购物中心需要致力于建设更好的购物环境,通过不断调整业态、引进多样化品牌,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吸引更多客流。

各个商圈应凭借所处的地理区域优势,促进体验消费的发展。增加消费过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提升商圈总体的服务能力。此外,福建省各地商圈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挖掘周边的文化底蕴,建设出依托城市文化的特色商圈,进一步提升城市商圈的魅力,提升商圈在全国的吸引力[4]。各个商圈应加强对商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注重商业内涵培养,积极发挥文化对于商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实行商圈品牌战略,打造国际性商圈

积极引进高端商业品牌。对引进国际一线和顶级品牌入驻开设专卖店的商业地产业主或实际经营单位,每引进一个国际顶级或国际一线品牌,政府给予一定金额的一次性奖励或适当比例的装修补贴。

实施商圈品牌战略。提升国有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国货意识宣传,打造属于国内、省内的知名品牌,发挥品牌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5]。支持企业并购知名品牌,提升商圈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商圈品牌国际化。作为企业方,更应该有开展境外广告宣传、国际商标登记注册、保护境外知识产权的意识。

增强市场开拓针对性。梳理分析消费者偏好变化趋势,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发展走向,明确各类商品适销市场,提升市场开拓精准度。努力学习欧、美、日等国际性商圈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同时结合商圈特色明确功能定位,扩大商圈辐射力,从而提高商圈的经营等级。

(四)利用“互联网+”,加快推进智慧商圈的建设

完善智慧物流配套。通过商圈电子商务平台,充分整合商圈物流资源,健全商圈物流配送体系[6]。通过建立总体的物流配送点,有效地将商圈线上线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互联网+”商圈惠民模式[7]。

推进商圈智慧交通。建立城市或区域统一的停车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多媒體传感器、通信传输等技术,实现停车信息的实时监测、储存、查询、传输和发布以及车位预定、实时停车诱导、代扣收费等功能,以达到服务公众、绿色出行的目的。

实施商圈智慧化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器等智能设备对商圈内人流动态、商家经营情况和业态景气程度等进行实时检测和统计分析,为构建合理业态布局和促进商圈繁荣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朱斌.电商背景下都市商圈发展模式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1):150-152.

[2]申志慧.福州主城区商圈发展问题研究——以福州万宝商圈为例[J].福建建材, 2016(12):46-47.

[3]王海鹰,郝胜宇.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8(9):73-75.

[4]肖艳,杨志斌.重庆南坪商圈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09(11):229-231.

[5]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关于山东品牌建设情况的调查[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3):16-21.

[6]代湘荣,任天书.城市商圈的区域物流系统构建研究——武汉徐东商圈物流体系设想[J].物流技术,2007(9):9-11.

[7]高劲,朱颖,张菁.上海商圈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J].对外经贸,2018(12):59-62.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