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育人体验
2019-09-18孙得兰
孙得兰
摘 要: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教育也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课标要求“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通过具体的音乐课阐述音乐在教学中的德育、美育。
关键词:教学;音乐;德育;整合
音乐是情感艺术,通过聆听、吟唱、舞动,从中领悟音乐、享受音乐,不仅能获得音乐知识或音乐技能,而且音乐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音乐体验达到“涵养美感,陶冶德性”的育人效果。
一、涵养美感、和谐身心
笔者有幸观摩了2017甘肃省举办的全省中小学音乐课大赛。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的是,一位年轻的音乐教师所授的《我的家乡日喀则》音乐课,以下是课堂情景的再现。
开始上课,老师穿着漂亮的藏服,举着洁白的哈达走进教室,向在座的听课老师和同学做出献哈达的动作,并用藏语问好“姑索得比、扎西德勒(你们好,吉祥如意)”。不用只言片语的介绍,就将藏族文化的服饰之美、独特语言、礼仪习惯彰显在学生眼前,如春雨润万物般融入课堂,这是一种无声的美,美的直接,美的亮眼。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老师随着《我的家乡日喀则》的音乐舞动长袖(授课时长袖在袖筒里),脚踩踢踏步,身姿摇曳,将藏舞热情洋溢,豪迈奔放的特点展现在大家面前。就在此时,一位小女孩莫名地举手要求发言,她说:“我是维族人,我们民族也有非常有特色的舞蹈和漂亮的服饰,我们一家人每天晚上吃完饭,都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载歌载舞。”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她上来表演一段,老师用钢琴即兴伴奏《新疆是个好地方》,女孩随着音乐用动静结合、动作幅度对比、颤膝、移颈、翻腕、弹指等多种形式,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此时此刻,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掌声四起,无不为小姑娘精彩的表演而激动,那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掌声,被感染的掌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主地纷纷举手,想介绍自己民族风情、舞蹈、服饰等特点。更可爱的是一个小男孩,不等老师指名自主站起来大声说:“我是回族人,我们民族也有独特的舞蹈和服饰。”教师即兴弹奏《花儿与少年》,小男孩也尽情地表演了,在课堂上又是一个小小的高潮。
至今小女孩、小男孩活灵活现的眼神、灵活多变的舞姿,还浮现在我的眼前,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传递吗?要说开头是一种静态的美,此刻就是一种动态的美。
最后,教师总结升华,情感渗透。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人。我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屏幕上播放几个很具有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的服饰、舞蹈、音乐,同学不由自主地跟着学习,有的跟着哼唱,有的跟着舞蹈,那是一种积极主动参与教育的过程,同时体验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美感。
教师又提升总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我们一起热爱家乡,关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美,用有声有形的艺术形象传递着无声的情感价值。美的通透,美的实在,美的享受。难道我们从事的音乐教学还不够美吗?
像這样的课在音乐教学中举不胜举,这正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以美育人”,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熟悉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操,在音乐学科中,处处体现出“涵养美感,和谐身心”的育人宗旨。
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音乐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其情感受到熏陶,产生对人、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例如: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王二小》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他的英雄事迹被人们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在授课时,当孩子们唱到二小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响起了枪声,凶狠的日军将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时,孩子们哭了,我深情地引导:“这是一首用来传唱小英雄《王二小》故事的歌曲,其实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他们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沉重的抗争。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孩子们你说一个,他讲一个,有王朴、雨来、海娃、张嘎、潘东子、刘胡兰等,不仅是这些小英雄们,还有传唱英雄事迹的歌曲:《小号手之歌》《闪闪的红星》《中国儿童团团歌》等,同时也播放了同学们提到的部分歌曲。当我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此时此刻,我脑海中涌现的是《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优秀的革命歌曲,眼前浮现的是鲜活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我不禁脱口而出:“是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肩膀上都有担负祖国使命的责任,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练好本领,为祖国和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倾听《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是我们红领巾的使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教学中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如:《小黄帽》,教育孩子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快起床》,教育孩子们珍惜早晨大好时光,明白一日之计在于晨;《粉刷匠》,教育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火车开了》《划船》在表演中,培养了共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爱的人间》学生从中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不能歧视,同时也鼓励那些残疾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太多太多的音乐作品,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培养着学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学会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增强集体主义精神。这正是课程目标“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中强调的: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美的感受,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