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碱类药物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研究

2019-09-18叶连萌陈若丹黄晓颖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明显增加多索氨茶碱

叶连萌 陈若丹 黄晓颖

(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呼吸内科 温州 32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占据全球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危险因素的增加,该疾病的负担仍会持续上升[1],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是导致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长期以来,因茶碱类药物疗效可靠且价格低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治疗COPD的一线用药[2]。本研究予以AECOPD患者静脉应用茶碱类药物,旨在探讨茶碱类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呼吸科诊断为AECOPD的患者150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5 GOLD更新版的对于AECOPD的诊断标准;(2)1周内未使用茶碱类药物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2)患者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3)既往对茶碱类药物过敏;(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多对照组、氨茶碱组和多索茶碱组,各50例。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对症支持治疗。氨茶碱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氨茶碱(枫叶药业,批号:100829)0.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输液,每日2次;多索茶碱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多索茶碱(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80101)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输液,每日2次。试验期间对影响茶碱吸收、代谢及排泄的相关药物避免使用。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d后及治疗7d后,依据2015 GOLD更新版对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种情况。于治疗前、治疗3d后及治疗7d后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3组患者PaO2和PaCO2的变化。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d后及治疗7d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在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对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对3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显示,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及冠心病患者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3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PaO2、PaCO2及FEV1/FVC、FEV1/ 预计值和PEF/预计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d后,经茶碱类药物治疗患者的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多索茶碱组显效率较氨茶碱组明显上升(P<0.05);治疗总有效率氨茶碱组与多索茶碱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多索茶碱组较氨茶碱组有显著的增加(P<0.05)。治疗7d后,氨茶碱组与多索茶碱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多索茶碱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较氨茶碱组均明显增加(P<0.05)。

表1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分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3d治疗7d治疗3d治疗7d治疗3d治疗7d治疗3d治疗7d对照组6(12%)12(24%)21(42%)25(50%)23(46%)13(26%)54%74%氨茶碱组8(16%)*15(30%)*25(50%)*26(52%)17(34%)*9(18%)*66%*82%*多索茶碱组10(20%)*#18(36%)*#30(60%)*#27(54%)10(20%)*#5(10%)*#80%*#9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氨茶碱组相比,P<0.05。

2.3 治疗后PaO2 、PaCO2 比较

治疗3d后,氨茶碱和多索茶碱组患者血气分析中PaO2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PaCO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多索茶碱组患者PaO2较氨茶碱组显著增加(P<0.05),而PaCO2较氨茶碱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7d后,经茶碱药物治疗的患者PaO2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而PaCO2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但多索茶碱组患者PaO2较氨茶碱组明显升高(P<0.05),而PaCO2较氨茶碱组显著下降(P<0.05)。

表2 治疗后PaO2、PaCO2比较

分组PaO2(mmH2O)PaCO2 (mmH2O)治疗3d治疗7d治疗3d治疗7d对照组57.45±10.4462.28±11.2655.34±9.6950.12±10.75氨茶碱组61.52±9.87*65.39±10.25*51.57±10.11*45.33±9.65*多索茶碱组64.23±11.22*#70.14±9.63*#48.29±10.38*#40.91±8.3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氨茶碱组相比,P<0.05。

2.4 治疗后患者肺通气功能比较

治疗3d后,氨茶碱组患者FEV1/FVC、FEV1/ 预计值和PEF/预计值较对照组数值上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索茶碱组FEV1/FVC、FEV1/ 预计值和PEF/预计值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同时FEV1/ 预计值和PEF/预计值较氨茶碱组也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7d后,氨茶碱和多索茶碱组FEV1/FVC、FEV1/ 预计值和PEF/预计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多索茶碱组以上各指标较氨茶碱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

表3 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比较

分组FEV1/FVC(%)FEV1/预计值(%)PEF/预计值(%)治疗3d治疗7d治疗3d治疗7d治疗3d治疗7d对照组61.3±4.162.7±5.163.9±3.865.4±5.662.5±3.764.9±5.0氨茶碱组62.5±3.964.2±4.9*64.2±4.767.4±4.2*63.5±4.667.3±4.7*多索茶碱组64.1±4.2*67.5±3.7*#68.7±5.1*#71.4±5.5*#67.5±4.2*#70.1±3.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氨茶碱组相比,P<0.05。

2.5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期间氨茶碱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但多索茶碱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多索茶碱组较氨茶碱组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

3 讨论

茶碱类药物属于甲基黄嘌呤类,作为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是临床上治疗COPD的传统解痉平喘药物[3]。其主要作用机制为:作为支气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从而使CAMP的分解速度下降,降低细胞内Ca+浓度,而达到松弛气道平滑肌的作用。本研究显示,氨茶碱和多索茶碱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而多索茶碱要比氨茶碱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茶碱类药物的应用较对照组可有效提高患者PaO2、降低PaCO2,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且多索茶碱的疗效较氨茶碱更显著;而药物的不良反应显示,氨茶碱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高,但多索茶碱与对照组相当,多索茶碱的使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住院时间上,氨茶碱组与对照组无差别,这可能与虽然氨茶碱的使用可使患者呼吸道病情减轻,但其导致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但多索茶碱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与氨茶碱组明显减少。故多索茶碱因其治疗作用显著而不良反应少值得AECOPD的临床推广应用,而氨茶碱因其不良反应需谨慎应用,应用时需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测。

猜你喜欢

明显增加多索氨茶碱
黄河在咆哮
多索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法国针对华人暴力抢劫增加
神回复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的临床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Biophysical Constrains of Italian Agriculture Across Time and Space Sc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