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测颈动脉正常的患者右锁骨下动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析

2019-09-18王超赵月娥郑柏陈小鹏蔡春晓王小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锁骨心脑血管患病率

王超,赵月娥,郑柏,陈小鹏,蔡春晓,王小智

(1.海南省中医院超声科,海口 570203;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科)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是指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及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1]。随着社会的发展,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是中老年人群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2]。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之前的亚临床阶段,患者一般少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发现重要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的疾病风险进行评估,采取早期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几种用于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方法,如弗雷明汉风险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反应蛋白水平,脂蛋白-A水平以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等都可以用来评估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3-6]。然而,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只是针对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等重要的血管,对其他部位的血管往往缺乏有效的评估[7],研究表明即使是评估风险很小的患者依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8]。锁骨下动脉在解剖学上接近颈动脉,在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时可以轻易地对右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但依然少有文章评估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风险。本研究将门诊及体检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无异常的286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正常的患者右锁骨下动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南省中医院门诊、体检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无异常的286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其右锁骨下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其中男138例,女148例;年龄范围36~65岁,年龄(53.5±10.3)岁。本研究获得参与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颈动脉超声检查无异常结果;(2)无心、脑或外周血管血流灌注不足的症状。排除标准:(1)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2)参与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依从性差。

1.3 方法 参与者取平卧位,嘱其头颈部放松,后仰侧偏,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GE vivid E9,探头置于参与者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部位,自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进行检测,分别观察内膜是否增厚、斑块有无及性质、血流束充盈情况、充盈是否缺损、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

1.4 评估指标 使用弗雷明汉风险评分对患者10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计算,并将参与者分为低风险(<10%),中等风险(10%~20%)或高风险(>20%)。粥样斑块定义为动脉腔内厚度大于0.5 mm局灶性突起,局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周围的50%或内膜及管腔界面之间的弥散厚度大于1.5 mm。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测资料主要是常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人口统计学特征 286例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无异常286例的人口统计学数据

注:IMT为内膜中层厚度

2.2 超声检查右锁骨下动脉的结果 在286例研究对象中,共有84例在超声下发现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明显高于55岁以下的参与者(χ2=11.570,P=0.001),女性参与者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44.002,P<0.001),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参与者的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并没有显著高于相对应的健康参与者,如表2所示。

2.3 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受试者的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比较 按照弗雷明汉风险评分,低风险的参与者有125例,而超声检查发现右锁骨下动脉粥样斑块有37例(29.6%);中等风险的参与者有115例,超声检查发现右锁骨下动脉粥样斑块有35例(30.4%);高风险的参与者有46例,超声检查发现右锁骨下动脉粥样斑块有12例(26.1%)三组间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无异常286例再次超声检测右锁骨下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例)

表3 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参与者的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患病情况(例)

注:低风险与中等风险参与者患病率的比较,P=0.888;高风险与中等风险参与者患病率的比较,P=0.584;低风险与高风险参与者患病率的比较,P=0.652

3 讨论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是老年人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2,9],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证明,年龄和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一样,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4-5,10]。

髂股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最常受累的血管,其次是颈动脉,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11],而因颈动脉和冠状动脉是心脑的重要灌注血管,一直以来在临床上作为常规的检查部位。而颈动脉IMT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也是临床上常规评估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方法,但是少有研究评估其他血管如锁骨下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从病理学上讲,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包括内膜破损、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以及动脉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向血管内层迁移,血液中的脂蛋白从内膜破裂口流入内膜下间质形成堆积,从而引起IMT增厚[12],根据超声的物理特性,当声束从较低密度组织进入较高密度组织时所产生的图像和此界面的解剖位置相一致,测量颈动脉后壁的IMT是比较可靠的[13]。既往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方法多是针对观察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14-15],而本研究发现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无异常且合并低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中,女性及大于55岁以上的人为右锁骨下动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弗雷明汉风险评分对评估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不适用。其他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人颈动脉IMT增厚及相应斑块发生率的明显增加,而本研究中也同样发现大于55岁以上的患者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于相对年轻的患者。

在无心、脑或外周血管血流灌注不足症状的中老年人群中,即使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无异常且大多数患者合并低至中度血管疾病风险,锁骨下动脉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依然很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低血管疾病风险的人依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在颈动脉超声检查正常的参与者中,女性及大于55岁以上的人为右锁骨下动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人群。

猜你喜欢

锁骨心脑血管患病率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锁骨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呵护锁骨皮肤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