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针灸康复中的应用
2019-09-18周燕
周 燕
乐山市中医医院针康科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人民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影响,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逐渐有年轻化现象[1]。随着脑卒中发病的年轻化,使得我国的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加之脑卒中后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使得我国经济负担沉重,使得我国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故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一直是各大领域的研究焦点问题[2]。目前,治疗卒中后偏瘫的方法较多,主要以患者的被动活动以及神经治疗为主[3]。近年来,随着中医的进一步推广,使得患者更加关注中医的手段,故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方法逐渐成为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4]。我院将中医护理运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针灸治疗之中,疗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平均年龄:42.64±13.52岁,年龄范围:28-56岁。
1.2 方法
运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在实验组患者中采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比较二者之间患者康复时间的差异。
1.2.1 实验组
中医护理的具体措施为:患者在进行中医针灸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旁进行计时和针灸注意事项的指导;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全身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耐受的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停止操作,并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缓解患者不耐受的症状;在针灸过程中,护理人员配合针灸医生点燃艾灸。
1.2.2 对照组
常规护理的基本方法是:指导脑卒中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以防患者偏瘫侧的肌肉萎缩;同时,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防患者出现便秘。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卒中后偏瘫后针灸所需康复时间是本研究的最终结局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都采用SPSS19.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卒中后偏瘫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和康复时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康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中医护理前后卒中后偏瘫两组患者康复时间比较(n=100)
3 讨论
中医护理是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护理种类,中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达到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中,将中医护理运用于脑卒后偏瘫患者的针灸康复之中,旨在通过中医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相互配合,使得患者能够加快康复的速度,降低住院花费,改善预后。根据研究结果可见,干预后,实验组康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医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卒中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医疗技术进行革新与改进的同时,也要求护理手段能够随着医疗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使得治疗效果能够得到稳定,同时能够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护理人员在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过程中,也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了一定程度的配合要点,了解到患者回家后康复的要点,从而能够对患者实施一定程度的康复措施,并能够促进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后续康复,达到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后续治疗花费,降低社会负担。故中医护理能够缩短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针灸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