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09-18房居颖
房居颖
靖远县人民医院 730600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其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83%,处理不当可致关节不稳和创伤性关节炎[1-2]。因此本研究将对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4月踝关节骨折患者4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 例,其中对照组男12 例,女11例;年龄13~55岁,平均(32.00±1.50)岁,其中旋前外旋型10 例,旋前外展型7 例,旋后外旋型5 例,垂直压缩型1 例;观察组男13 例,女10 例;年龄11~60岁,平均(35.00±1.10)岁。其中旋前外展型9 例,旋后内收型8 例。两组单踝3 例,双踝1 例,三踝2 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于移位小或不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在受伤后明显肿胀前或明显消肿后踝关节受伤机制,以Lange-Hansen 分型为指导,朝着受伤的暴力方向复位。要求:①外踝必需达到解剖复位;②内踝关节面侧皮质完全复位,内侧皮质分离<1mm;③后踝向上移位<1mm;④下胫腓联合分离完全复位。复位后用前后石膏外固定。
观察组患者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明确骨折位置,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使用止血带止血;对于暴露在外的骨折部位,需对其骨折端进行清理,以清除其中的骨碎片或软骨。对术中已暴露在外的外踝前端实施复位处理,且以巾钳暂时固定。针对内踝骨折,将关节囊切开后,将关节内的软组织、碎骨块加以清除,并按相应的顺序进行复位,即后踝—外踝—下胫腓联合一内踝。针对外踝骨折,选择克氏针给与外固定,用螺丝钉从后向前对后踝加以固定;内踝骨折的固定,可参照骨片大小,选取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略背屈,将皮质骨螺钉(1-2 枚)打入胫骨腓骨,以达到固定的效果。完成手术后,以石膏加以固定,一个月后拆除。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参考Baird-Jackson 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测,包含以下内容,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以及X 线测量。Baird-Jackson 评分采取百分制,划分为四个级别,优、良、可、差,其分别是100-95 分、94-91 分、90-60 分、59-0 分。(2)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恢复后行走时是否有疼痛、步态是否呈跛行、骨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s)表示,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保守治疗后出现1 例行走疼痛跛行的55岁患者,其走路时有些许疼痛步态跛行,无骨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无疼痛,无跛态,无骨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担任躯体负重的重要角色关节,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踝关节都要承受约为躯体本身1.25 倍的重量,而踝关节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骨折类型,青壮年为此类骨折的多发群体;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将会极其大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如关节疼痛、足部伸屈受限等,为此,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治疗踝关节骨折。
目前临床的治疗一般分为手术治疗与手法保守治疗两种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通过复位、固定即可出院,避免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费用低;但其对临床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极其容易发生复位不到位而致使骨折愈合不理想的情况[3-4]。本研究中,对照组保守治疗后出现1 例行走疼痛跛行的55岁患者,其走路时有些许疼痛步态跛行,无骨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无疼痛,无跛态,无骨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治疗是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状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复位操作,这样一来其复位之准确,且有助于功能之恢复,愈合之理想;本次研究中,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优良率(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56.52%),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手术创伤之大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长,治疗费用高。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一般都会与患者详细介绍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