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一念三千年读《诗经》
2019-09-18撰文谷立立编辑方凤燕
撰文_谷立立 编辑_方凤燕
《诗经》诞生于西周时期。究其演变,大约是先有了“诗”,而后再成了“经”。所谓“诗”,最初的功能是演唱,而不是教化世人的宏大经卷。古代中国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诗经》就是“天人合一”的绝佳范例。
还记得《牡丹亭》里的场景:老夫子陈最良给杜丽娘上课,讲的是《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小丫头春香善于搅局,她不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关”是雎鸠的叫声,反而天真地认为“关起来的雎鸠,尚且要求偶,难道人还不如鸟吗?”这段话为之后杜丽娘、柳梦梅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生死恋,埋好了伏笔。而春香对《关雎》的解读,当然不会像迂腐的陈最良所说的那么荒唐可笑。相反,这番话应和了孔子对《诗经》所下的定义“思无邪”。这意味着,要真正进入《诗经》的世界,首先要放下成见,放下功利,回归单纯,保有一颗孩子般清透的心。
我们不妨将它看成一座丰饶的自然博物馆。以植物为例,《诗经》305 篇,其中有名可考的草木多达130 余种,可谓“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是诗”。不妨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在日常的春种秋收、狩猎劳作中,古时的先民眼见着日升月落、四季轮回,耳听着雨打风吹、鸟兽啼鸣,见证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领悟到自身的渺小卑微。于是,歌之咏之,舞之蹈之,将片刻的感悟谱成曲调,铸成永恒。
谁说“托物言志”“触景生情”,是后世才有的玩意儿?透过《诗经》,我们看到了先民的智慧。借着诗,人们传递自我的喜悦,赞赏美好的事物,感怀生计的艰难,追忆父母的亲恩,思念远方的恋人。仿佛天地之大,皆大不过身边欣欣的草木;一念之间,新愁旧怨、爱恨情仇、家国天下,统统付于眼前的根茎藤蔓。《桃夭》借“灼灼其华”的桃花,预示少女像
春天一样热烈繁茂的生命;《芄兰》里,妻子和小丈夫之间调笑的情诗中,有一枝名叫“芄兰”的藤蔓;《伯兮》一篇,妇人对着萱草,思念她从军远行的丈夫……就像打开了一卷山水画,远古的人们用最朴素的物事,寄托最单纯的情感,引出最乐天知命的世界观。
流行的观点告诉我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在整个世界被压缩成小小村落的今天,是不是也可以说“古典的就是现代的”呢?《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某种意义上,它是后世所有诗词歌赋的源头。唐诗的格律、宋词的曲牌,万变不离其宗,都不过是将先秦的歌赋改头换面,重新演绎了一遍。回过头来看《关雎》。它的好,在于句子的简约与内涵的丰沛。就像电影惯用的“平行剪接”,一边是采收荇菜的丰收场景,另一边是男女之间的你进我退。从“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的苦楚,到“琴瑟友之”的心机,再到“钟鼓鸣之”的愉悦,既有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煎熬,又有了“抱得美人归”的快乐。
文学的要义,首先在于表达生活。我们看《诗经》,很容易找到共鸣,看到一种当下才有的生活。这意味着,经典之作永远是经典的,不分古今,不论中外。假设卡夫卡乘坐时空机器回到过去,他一定会爱上《诗经》。他未完成的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就像是《采蘩》的具体阐释。而古人只用了一句“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就写尽了彼时底层小民蝇营狗苟的日常,更将卡夫卡的构想凭空提前了三千年。《北门》一篇,一个奉命行事的小官员回到家中,面对“室人交徧谪我”“室人交徧摧我”的惨状,内心的挣扎不言而喻。这与契诃夫名作《一个小官员之死》又有什么不同?在家庭、官场左右不讨好的境遇下,终日“忧心殷殷”的小官吏就像一块夹心饼干,既无心也无力反抗。如果非要找出一点“反抗”来,也不过是动动嘴皮,仰天长叹“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了。作为先秦时期“庶民生活的切片”,《诗经》写自然,写爱情,写志向,写风俗,也把女性之美放在了第一位。或许,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部《西周女子图鉴》。《硕人》以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奠定了三千年不变的中式审美传统;《桑中》写贵族男女的情爱,仿佛一首绝美的小情歌;《摽有梅》一篇,恨嫁的女子直截了当地告诉四方的君子,“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要追求我的,现在就来吧);《终风》一篇,有一位被轻薄丈夫逼迫到崩溃边缘的妇人。可她没有就此沉默,反而突发奇想,要彻底了断痛苦的夫妻生活。
此情此景,仿佛隔着时光,与托尔斯泰名作《安娜·卡列尼娜》对话,从不同的侧面印证出同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今天的都市女性如果可以放下偏见,拿起《诗经》仔细研读一番,应该会从远古的精神世界里找到自我,找到一片全新的大陆。毕竟,古往今来,朝代更迭,社会制度固然不同,人情世故大体相似。时间可以改变环境,改变观念,却改变不了那一颗颗相同的中国心。哪怕是在3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惦记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唯美情感。想来,这正是《诗经》的魅力所在。重读
经典
《诗经》
编订_孔丘
出版社_北京出版社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11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周代各地歌谣;《雅》为周人正声雅乐;《颂》为王庭贵族祭祀乐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精彩 书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
作家李修文首部散文集。收录在此书里的文字,大都手写于十年来奔忙的途中:山林与小镇,寺院与片场,小旅馆与长途火车,以上种种,是为他的山河。他用尽笔墨记录世间普通人的情感和尊严。写作,既是困顿里的正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
小小蒲草,大雅之物。本书以细腻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片,展现了源远流长的菖蒲文化,书写了蒲草与生活发生的各种关联,梳理了古今中外关于菖蒲的艺文资料,盘点了文人画家钟情蒲草的前尘往事,并寻访了近十位当下爱蒲之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
本书是尚永亮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唐诗艺术》首次结集修订版。用讲座的形式,以诗歌艺术手法为金线,对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进行了串讲。作者的解读精到而不故作高深,征引广博而无琐碎之嫌,深入浅出,可为大众学诗之津筏。
悦读
电影《烈火英雄》原著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之歌。《烈火英雄》以真实人物事例串联情节,深度揭秘真实事件、原型人物。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于细微之处让人潸然泪下,虽为主旋律题材,但并无同类作品的说教之感。
一部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动物寓言。故事的外壳很简单,只是因为阿波罗和赫尔墨斯的一个赌约——十五条狗拥有了人类的心智,从此,它们当不了人,也当不了狗。当动物拥有了人类的心智,是否会比人类更不快乐?智慧究竟是灾难,还是礼物?
中国最火的菜系是什么?不少人都会想到无辣不欢的川湘菜。辣椒虽流行,相关学术研究却并不丰富。这本书从中国食辣的起源,到中国文化中的辣椒,再到辣椒与阶级的关联,兼顾专业与趣味。透过食辣史,我们读到的是社会经济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