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与“世界运河名城”关系研究*
2019-09-18田德新
田德新 杨 妮
2019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重要文件,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文件将地处江苏省的地级市扬州全域纳入上述规划的核心区。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城市、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以及申遗牵头城市。自2007年以来,扬州市政府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英文译名:World Historic and Cultural Canal Citi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缩写为WCCO)每年协办“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简称“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为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80多座运河名城和数以千计的世界运河名城市长或代表、相关机构及企业,搭建了经贸合作与发展的平台、文化接触与交流的桥梁和人员来往与沟通的纽带。其罕见作用和杰出贡献已经在国际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同时得到国内外高层管理机构的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每年参与指导和协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的官方机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居署、世界旅游组织、内河航道国际组织和我国外交部、文化部、水利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扬州市人民政府及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等,不一而足。另外,博览会还得到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及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与广泛报道。
作为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盛。据中国大运河研究专家董文虎考证,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运送军队和粮草,图谋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下令在长江与淮河之问开凿一条人工运河,以沟通江、淮水路。[1]吴王夫差所修的邗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他同时建造了邗城,就是今天的扬州。无独有偶,根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的研究,在西汉(前202-公元8年)和隋朝(581年-618年),汉武帝刘彻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解决几乎同样的难题,即由于京城人口数量剧增和自然灾害,致使京城粮食短缺,必须从关东向关中运输粮食,于是在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和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分别下诏开凿从当时的都城长安和大兴城至潼关的人工运河。[2]西汉的长安和隋朝的大兴城就是今天的西安。
岁月更替,时代变迁。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英文译名: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缩写为ICOMOS)在西安通过了《关于历史建筑、古迹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3]2018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与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英文译名:The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为CNCPEC)在扬州联合发表了《世界运河城市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扬州倡议》(简称“扬州倡议”)[4]。可见,无论是西安还是扬州,都与中国的大运河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同时,当今的西安和扬州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也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若是两座城市能够联起手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其角色将因共同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而在国家安全和维稳的战略国策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其贡献也将因合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而更加辉煌。本文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依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统计数据,从西安是否属于世界运河名城的范畴,西安加入世界运河名城的益处以及西安成为世界运河名城成员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西安是否属于世界运河名城的范畴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路网”的起点,西安曾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千古传诵的丝绸之路的原发地,也是为全面开启漕运、凿通中国大运河奠定坚实基础的古城。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汉元光末年(前134-前128年),京城长安的粮食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时任大司农的郑当时向汉武帝启奏:由于“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因此,他建议“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他计划以“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汉武帝准奏,于是“令齐人水工作法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5:1405-1409]上述文中的“南山”指秦岭,“河”指“黄河”。这条漕渠的开通,将都城长安与潼关相连,既节省了漕运的时间,又减少了漕运的花费,也使两岸的万亩良田得以灌溉。刘璇考证发现,这条人工运河作为京师长安给养运输的生命线,一直沿用至唐代,一方面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漕运中枢,另一方面也为后代开凿运河,开通漕运,保障京师供给,实现运河流域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6]
另据《隋书·食货志》记载,开皇三年(583年),由于“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又因“渭水多沙,流有深浅,漕者苦之,”于是隋文帝在位第四年即“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赖之。诸州水旱凶饥之处,亦便开仓赈给……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7:672-683]由此可知,隋朝统一后,由于关中旱灾缺粮,隋文帝便命宇文恺等官员率众开凿从长安到潼关的广通渠。这条人工运河全长300多里,基本沿西汉运河古道开凿,仅用了三个月便告竣工,并在潼关建造广通仓,以储备皇粮。广通渠的疏通使关中地区的运输条件大为改观,既缓解了都城区域的缺粮问题,又为日后饥荒赈灾做好了准备。另外,其灌溉功能和绿茵庇护等好处为该人工运河赢得了“富民渠”的美誉。[7]
考古学家陈晓捷和龚阔英确认,在统领广通渠开凿工程的官员中,除了著名建筑设计师宇文恺任总指挥以外,还有副总指挥于仲文和元寿、总管郭衍以及兵部尚书苏孝慈和郭均。上述信息均记载于《隋书·宇文恺传》《隋书·郭衍传》《隋书·苏孝慈传》及《隋郭均墓志》等一系列史料之中。其中,《隋书·宇文恺传》记载隋文帝下诏“决渭水,达河,以通漕运,诏恺总督其事”;《隋书·郭衍传》记载开皇元年,“以衍为行军总管,领兵屯于平凉。数岁,虏不入,征为开漕渠大监”;《隋书·苏孝慈传》记载开皇三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此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隋郭均墓志》碑文记载,郭均曾于开皇四年“领开漕渠总监”,该墓碑作为研究隋朝大运河的重要考古物证,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8]
除了以上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佐证外,依据《长安志》和《隋书·郭衍传》的记载,即:广通渠“起县西北渭水兴城堰”,“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史念海认为广通渠的起点是今天陕西省咸阳市的钓鱼台,该渠依赖渭河之水,经由大兴城的北面,向东流至潼关(见图1)。[2]颜惠玲和沈冰冰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广通渠的修建,为隋朝广开漕运,进而凿通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开了先风。[9]最为重要的是,上述学者一致认为,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3年开凿的广通渠和隋炀帝杨广于公于605年动工开凿的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及江南河,按时间断代,均属于隋朝大运河的范畴。显而易见,西安作为一座世界运河名城,当之无愧。
2 西安加入世界运河名城的益处
2018年1月17日,《光明日报》刊登“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其中,第十个热点是“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下的共享经济模式研究”。简言之: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及去中心化,其特点包括生态性、开放性、共享性和普惠性。共享经济模式就是要利用现有的第三方平台,或创建共享新平台,来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低门槛和高效率[10]。我们认为,扬州市依托“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通过近10多年来每年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所搭建的相互交流、共享经验、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平台基本符合《光明日报》所总结和预测的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下的共享经济模式。假若西安和扬州能够凭借“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的平台,携手共进,通过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差距,那将有助于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如果两座城市能够优势互补,通过与国内外世界运河名城互惠互利、协作发展,将“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城市更多、更有效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那也将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早日实现。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是于2009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世界各国运河城市和相关经济文化机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组织秘书处设在江苏省扬州市。其宗旨是:以运河为纽带,促进运河城市间经济文化交流,共享发展经验,推动互利合作,促进运河城市共同发展和繁荣。其使命为:(1)传播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发挥运河文化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作用;(2)举办运河名城博览会以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共享发展经验,推动互利合作;(3)以世界运河为纽带,开展经贸和文化交流,促进运河城市共同发展和繁荣;(4)开展民间外交,扩大世界运河城市间的交往与合作。另外,前文提及的“扬州倡议”包含六条内容:(1)树立整体保护理念,切实推进运河文化公园、博物馆建设和后续申遗工作;(2)树立低碳循环的理念,积极探索运河生态保护和修复之路;(3)树立法治推进理念,不断完善运河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4)树立水城共兴的理念,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的运河文化城市韵味;(5)树立活化融合的理念,大力推动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6)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推动世界运河城市共享发展经验、实现互利合作。[4]
以上宗旨中的“促进文化交流”“共享发展经验”“推动互利合作”以及“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不正是很恰当地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吗?全球化呼唤“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及去中心化”的理念和“生态性、开放性、共享性和普惠性”的特点。观照“一带一路”所包含的“一个核心理念”(合作共赢)、“三个共同体”(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及“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核心要点,上述四条使命和六条具体内容与也充分体现出许多共同之处。如果说“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理念的宏观全球实践,那么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宗旨与使命和“扬州倡议”所要履行的方方面面乃是具体的地方实践。
自2007年以来,作为东道主的扬州,以“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为纽带,招徕世界30多个国家、80多座运河名城、3,000多位代表集聚扬州,相互交流城市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共同探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蓝图,彼此洽谈文化经济深度融合和绿色旅游等协作方案。在2017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时任扬州市市长张爱军做出了必须坚定不移守住运河的绿色底线与文化根脉和不断放大世界遗产效应来推动运河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两点提议。在实践中,扬州通过实施300个重点减排工程、50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及30万亩退渔还湖工程,在运河区域打造出了一道绿化风光带,有效地增强了城市“绿肺”和文化旅游的功效。[12]
邓清和张开指出,通过“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扬州至少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第一、在文化层面,博览会在增进文化交流的同时,使扬州提炼出既要经典,又要现代,提倡个性,包容开发的城市核心价值观。第二、在经济层面,博览会促使扬州认识到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催生了高度融合的“文化经济”和齐头并进的“绿色旅游”。第三、在政治层面,博览会以其交流平台、合作桥梁和友好纽带的功能,使扬州与国内其他运河名城首先相互学习,然后一并借鉴国外运河名城经验的同时,将包括扬州自身在内的44个国内运河名城的风貌与成就,向大约30多个国家、80多座运河名城的代表,并通过他们和国内外媒体,在世界范围有效传播。[13]据统计,全球有520条运河,分布在52个国家,连接着3000多座运河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节点城市有50多个,而其中的运河城市接近20个,占全部节点城市的40%,该数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无减。[4]这样,扬州通过“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将中国的地方形象,进而也将中国整体的正面形象向世界进行了具体、深度和充分的展示。正如赵启正所言,“鲜活丰满的国家形象有赖于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地方形象,在国家的公共外交整体中,地区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14:2]
同样,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也在国外来宾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2018年的博览会上,内河航道国际主席大卫·白灵杰不无感慨地说道:“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就像一个杠杆,撬动了扬州与世界运河城市的相互了解与牵手合作,它已经成为全球运河城市合作、分享、共赢的大平台。”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副主席穆斯塔法·哈蒂德说:“如何保护运河、挖掘运河文化,扬州的经验值得全世界运河城市借鉴,而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就是一个交流学习、合作共赢的平台。”中国科学院旅游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认为,扬州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加强了大运河沿线旅游目的地的交流合作,打造了沟通不同区域的精品旅游带。他代表所有与会者的心声,庄严地指出:“人类开凿运河的最本质、最朴素的理念是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合作发展。我们应当秉持这一理念,共同光大运河文化。”[15]
3 西安成为世界运河名城成员的路径
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自2009年9月扬州诞生以来,致力于为包括国内外运河沿岸城市、机构和个人的所有会员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共享经验、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它“欢迎更多的世界运河城市、运河机构和企业、国际运河界专业人士加入”[4:1]。也就是说,只要是运河城市、运河机构和企业、国际运河界专业人士,就可申请加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
截至2017年12月,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有包括国内外运河沿岸城市、机构和个人的正式会员106个。其中的中国会员有44个,他们分别是: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通州区漷县榆林庄、天津市、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商丘市、滑县、朱仙镇、淮北市、宿州市、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无锡市梁溪区、仪征市、泗洪县、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桂林市、都江堰市。[4]
西安属于世界运河名城的范畴,西安加入世界运河名城之列意义重大,好处良多。现有的国内44个会员中,既然远在四川的都江堰市和广西的桂林市已经加入世界运河名城的行列,为什么西安还游离在外呢?我们认为,西安和扬州两座城市都应充分认识到“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平台的共享特性、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和潜在益处、特别是针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
要加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全凭自愿。其申请程序、成为会员后所享受的权利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均可在该组织网站找到,其网站是:http://www.whcccco.org/category-240.html。
4 结论
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证明,扬州和西安与运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扬州以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为荣,西安以西汉末期和隋朝初期的漕渠和广通渠为傲。同时,扬州和西安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也都扮演着难以取代的重要角色。自2007年以来的10余年间,扬州以“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为纽带,招徕世界30多个国家、80多座运河名城、3,000多位代表集聚扬州,相互交流城市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共同探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蓝图,彼此洽谈文化经济深度融合和绿色旅游等协作方案。因此,扬州和西安两座城市应该联起手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通过联合来拓展博览会的时空纬度,协助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合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