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走出去”重点工程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工作回顾与思考(2014年~2018年)
2019-09-18吕健泳
◎文/吕健泳
出版“走出去”是一种产业发展路径、对外传播载体,更是一种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政治战略。出版“走出去”从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首次提出至今,跨越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出版业改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今正在经历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正是这一时期关于出版“走出去”内容扶持计划的国家级重点工程之一。
为大力实施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适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优秀外向型图书出版,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鼓励和支持适于国际传播的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翻译推广出版,“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于2009年启动实施。中国版本图书馆自2014年承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委托工作至今已逾五年。
五年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大出版机构的热烈响应,激发了各出版机构“走出去”的积极性。同时,“工程”有效提升了我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国图书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上中国图书的种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工程”资助立项项目辐射面宽、区域覆盖面广,五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工程”至今累计资助了国内外170多家出版机构的1400多个项目、涉及40多个语种,累计输出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在“工程”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方面取得的成绩:
1.获资助项目的图书类别多样、品种繁多
2014年至2018年,获“工程”资助的800多个图书品种中,深入宣传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图书、“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以及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的“主题类”图书共有153种,占总数的18.5%。如《习近平讲故事》日文版、韩文版和《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日文版、《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英文、韩文)、《“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俄文、韩文)等。
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通俗读物的“传统文化类”图书共有143种,占总数的17.3%。如《中华创世神话六讲》、《中华国学名言》(英文版)、《中国古代诗歌经典英译系列:唐诗》(英文)等。
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科类”图书共有223种,占总数的27%。如《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与化解》(英文)、《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中关村模式》等。
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当代“文艺类”图书共有122种,占总数的14.8%。如《中国当代文学名家小说选系列》、《烟》(韩文)、《解密》(英文、希伯来文、德文、法文、荷兰文、意大利文)等。
代表我国科技最高研究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科技类”图书共有61种,占总数的7.4%。如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中国速度:高速铁路发展之路》(日文)、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云制造》(英文)、人民交通出版社的《特大跨钢桁拱桥建造技术》(英文)等。
2.获资助项目的图书语种侧重英语,兼具小语种
2014年至2018年,获“工程”资助的35个语种的图书中,总体上英文图书约占总资助品种数的四成。受资助语种排在前十的分别为:英文图书共资助335种,占总数的40.6%;日文图书共资助96种,占总数的11.6%;法文图书共资助88种,占总数的10.6%;韩文图书共资助87种,占总数的10.5%;德文图书共资助29种,占总数的3.5%;阿拉伯文图书共资助27种,占总数的3.2%;土耳其文图书共资助26种,占总数的3.1%;俄文图书共资助24种,占总数的2.9%;西班牙文图书共资助17种,占总数的2%;葡萄牙文图书共资助11种,占总数的1.3%。
3.受资助项目涉及的外方合作出版机构,近5年来世界一流、知名出版机构开始增多
五年间,经典中国资助了上百家国外出版机构在海外出版的中国主题图书,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出版机构,包括: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圣智学习集团、泰勒弗朗西斯集团等。
尤其2018年,受资助的101个项目中涉及世界一流、知名出版机构的项目约占受当年资助项目总数的30%,呈现了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二)工程在加强“出版走出去”的组织性、计划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工程资助的图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11月,获“工程”资助已经出版的图书共完成结项626个项目。
1.在资助的项目中主题类图书在版权输出品种和海外市场表现上都可圈可点。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陈锡喜主编。英文版、韩文版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获得“工程”资助,英文版由Tower Bridge Publishing出版,韩文版由韩国书坛出版社出版。此书英文、韩文的出版引起了当地读者的浓厚兴趣,产生了强烈反响,让外国读者进一步了解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成为大家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
《中国梦:谁的梦?》(日文)2014年获得资助,日本侨报社2015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在日本一经上市就备受关注,入选亚马逊中国题材畅销书排行榜第23位,并被日本著名学府明治大学等多座学府选为教科书,这也是“中国梦”同类主题中第一本荣登亚马逊畅销榜的图书,是传播中国故事的一个成功样本。
2.在已出版的图书中不乏由海外知名出版机构出版的精品力作。如《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英文版由享有盛誉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被收入“剑桥中国文库”;《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英文版由圣智学习集团出版;《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数值计算方法》《除湿剂超声波再生技术》《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第三版)》均由约翰威立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大国综合优势》《庄子·内篇·郭象注疏》《非线性超分辨纳米光学及其应用》等均由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出版。《解密》德文版由全球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出版,英文版由企鹅出版集团出版。
(三)为保障和加强“出版走出去”项目的有效落地实施,“工程”自启动以来,受资助项目的结项工作一直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2014至2018年,五年间,“工程”结项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版本图书馆自2013年9月承接“经典中国”秘书处工作之后,在结项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具体、有效的工作,首先是对所有过往年度,特别是到期、超期未结项的项目进行了盘点、情况调查、摸底,做了很多联系相关申报单位、整理、统计未结项情况的工作,总结了结项率低以及导致超期未结等情况出现的普遍原因。
2.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结项质量、大幅提高结项率,使“工程”结项工作发生质的转变
针对当时结项工作中面临的情况和问题,“工程”秘书处对结项工作模式进行了改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组织涉及超期未结项目的出版社召开了经典中国结项工作协调会,促进工程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采取电话、电子邮件、结项工作函询等多种方式,对超期未结重点项目进行逐一追踪问效,进一步加大催结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幅提高了结项率,在结项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四)在“工程”业务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1.“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是一个高规格的国家级重点项目,从2014年起,为加强对申报项目的管理和前期审核工作、避免项目申报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工程”采取了重要举措,要求申报的项目必须提供与外方签订的版权输出或合作出版协议(合同)作为申报要件,这一举措提升了申报项目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结项成功率,从而大幅提高了工程立项的整体质量。
2.在总结以往工程评审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优化了评审工作流程,做到了提质增效。
从2015年起,“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在总结以往工程评审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评审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在保证工程评审质量、规格稳步提高的同时,缩短了评审工作周期,提高了评审效率。
3.在“工程”制度建设方面,为“经典中国”管理工作、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8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在谦比希铜矿中的应用 ………………………………………………………李 辉,马浩吉,张晋军,张东红,李占炎,杨清平
从2014年起,经典中国秘书处受工程办公室委托,开始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工作中的相关规则、经验、问题、办法进行了整理、总结、梳理、修订,建立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经典中国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手册。
2014年8月秘书处对历年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梳理,对以往较零散的“经典中国”相关规则、章程等文件进行重新梳理、汇总,对客观情况已经变化了的规则、提法和称谓进行了修改,并开始进行“经典中国”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的起草工作,先后整理出包括:“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章程、评审规则、初评会专家组工作规则、终评会评审委员会规则等规章制度以及“经典中国”工作流程规范、流程表在内的工作文档,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经典中国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手册。为“经典中国”管理工作、业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制度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在“工程”宣介和推广方面取得的成绩:
1.借助各大国际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等平台,对“工程”已完成出版的图书进行成果展示和宣传,加大“工程”品牌在国际上的宣传推广力度,为展现“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完成“走出去”的项目成果,五年来,分别在斯里兰卡、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美国以及北京的BIBF书展上,进行了包括“经典中国”精品图书在内的“中国出版走出去”相关项目的成果展示,使得“工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2.为展现“经典中国”实现“走出去”的精品图书和项目成果,经典中国秘书处2017年开始按年度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已出版图书目录图册进行编纂工作,目前已经完成2009至2016年经典中国已出版图书目录画册8册。
二、关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今后开展业务工作方面的建议
从“工程”申报的受理、评审、立项阶段来看:
1.引导实施项目的出版单位增强选题策划能力,不断提高版权输出质量
中国图书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必须在“互惠性理解”的基础上追求文化传播的本土化,在构建“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传播中国文化。在重视版权输出数量的同时,今后要不断强化选题策划能力,切实提高版权输出的质量。
可见,以引导和宣传的方式,协助获得立项项目的出版单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强化内容选题策划能力,输出的项目要寻找与落地国本土文化的契合点,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提高版权输出质量是经典中国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对工程全体工作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2.紧密结合国内主题出版的年度工作,凸显“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时代主题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是党中央对宣传文化工作的总要求。紧密结合国内主题出版的年度工作,凸显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很好地体现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宗旨。近年来,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重要时间节点,比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国内出版工作每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出版项目。因此,“工程”会继续抓好“主题类”“重大时间节点”等重点出版物的“走出去”工作。2019年要精心把纪念建国70周年等重大主题出版项目的“走出去”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进行规划、推广,发挥好这些项目在“走出去”工作中的作用。
3.“工程”坚持打造精品,不断提高优秀图书的翻译水平
“工程”应广泛开展调研,加强与项目承担单位的沟通互动,未雨绸缪,强化项目承担单位的打造精品的意识,促其提高翻译质量,优先选择海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来进行翻译和创作。
好的译者可以看作是优秀作品的宣讲者,甚至还能赋予作品新生。中国走出去图书的国际竞争力与翻译质量密不可分,要使作品以地道的本土语言及表达方式进入当地主流营销渠道,从而实现中国作品本土化。
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结项工作方面来看:
对于今后的工程结项工作,为确保立项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提高项目结项率和项目质量,对于历年未结项目,分资助年度、分情况、分期、分批地进行逐项追踪问效,开展绩效评估专项检查,加强监管力度,特别是为解决结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的项目,应开展逐项调研,找出解决办法,促进进展缓慢项目的结项工作顺利完成。
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4至2018年年间的工作感想和思考
2014年至2018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认真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整合资源、倾情投入、精耕细作,围绕国家对外宣传重点,推动中国主题出版物走向国际图书市场,在版权输出、合作出版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如何进一步打造“走出去”精品图书,拓展国际出版市场,加强出版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是摆在工程全体工作人员及获资助的出版单位面前的重要任务。面对各类新媒体争夺读者的挑战、本土化发展的挑战、国际运营人才缺乏的挑战,我们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本土化运作,深化国际合作,在已有经验、资源、渠道和人脉的基础上,找准工作着力点,下大力气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