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2019-09-17耿浩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母语中华文化音乐教育

耿浩

【摘要】1995年12月,在广州番禹召开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为主题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文化体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基础理论探索期、理论于实践尝试期、成果初显期、佳绩显现期四个时期,对相关“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并在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1986至1992年间,我国已经举办了五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使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队伍在壮大,改革也在逐步向纵深发展,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与研究课题。為探讨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文化,1995年12月,由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广州番禺召开,研讨会确立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主题,径直切入了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下面本文就“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为主题的部分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自1995年的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召开以来,以“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为主题的文献共58篇,其中期刊41篇、会议论文1篇、硕博研究生论文16篇。发表年份主要集中于1995年研讨会召开后的1996~2000年,而近几年则逐渐减少。详见下。

一、热议期(1996年—2000年):基础理论探索期

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属于欧洲音乐教育理论体系,而民族音乐的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欧洲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倾向影响着部分国人的思想。这一时期是在1995年的研讨会结束后的五年时间,“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成为音乐界热议的话题,该时期对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理论上的探索,相关文献共20篇。

其中:1996年,樊祖荫教授最早在《湖南人文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文章《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樊祖荫教授中提出要构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第一,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加强和深入对传统音乐的学习;第二,要集中力量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规律和特征加以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三,音乐教育界要合力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第四、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音乐环境。谢嘉幸教授在《任重而道远的跨世纪工程——历史进程中的“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中重点指出:“建设”才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主旋律,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去“做什么”,不再仅仅是去“批”什么。管建华教授在文章《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中提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维系我们自身过去、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的纽带,我们要树立中国音乐观。王耀华教授在文章《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中指出:我们要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缘由之一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之二是继承发展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需要;之三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冯光珏教授在文章《国民音乐教育与中华文化母语》指出:中华文化母语是我们自己文化的根本,是我们自己民族精神的源头,更是国民音乐教育的生命之源,我们要在“中华文化为母语”的基础上,创造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相交织一致的国民音乐教育。张启珩教授在《母语:根基和未来——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中指出:母语是音乐教育的根基,而这里所提到的“母语”,指的是作为文化的母语,其核心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余温期(2001年—2005年):理论于实践尝试期

该时期距离研讨会结束已有五年之余,相关文献共8篇,包括6篇期刊和2篇硕士论文。

其中宋婷竹老师在《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民族音乐教育史观》指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指的就是在中华民族的母语的源生土壤上,以中华文化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创造的音乐。黄健君在文章《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母语”回归》中谈到:对高师声乐教学中“母语”回归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观念和审美导向上要树立“母语”意识;二是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中外曲目比例要适当;三是教学方法上要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庄静老师在《有关国民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中指出:一是要建立中国的乐理体系;二是要建立像语言一样的听、读、唱、写、译的完整教学方法体系;三是要树立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中华音乐文化的“灵魂”。

三、升温期(2006年—2010年):成果初显期

本时期的相关文献共14篇,其中期刊7篇、硕士论文6篇、博士论文1篇。2006年9月,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净月校区举行。该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促进了音乐各界人士对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其中:2006年,骆彤老师在会议论文《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何方》中指出:构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首先要打破我国民族音乐落后于欧洲音乐的陈旧观念;其次,建立符合民族音乐教育规律的音乐教育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王丽老师在文章《关于我国普及母语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提出了普及母语音乐教育的几个措施:首先,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母语音乐意识;其次,教学大纲需要体现出母语音乐教育的主导地位;再次,学校音乐教育需要强化民歌、戏曲等各种富有本地特色的典型性曲调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乡音乡情;最后,要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尽可能地唤醒全民的母语音乐意识。冯国蕊老师《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她认为:我国的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优化母语环境。

四、天时地利人和(2011年至今):佳绩显现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习主席“一带一路”建设、四个自信之文化自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大热,中国音乐学院王黎光院长“中国乐派”的倡导等,都使国家、人民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相关文献主要有:徐曙光老师的《从母语音乐教育的实施论教师素质的培养》,他认为母语音乐教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积淀,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提倡的是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因此要培养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母语音乐教学的新环境。侯柯老师的《母语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提倡母语音乐教育,要构建母语音乐体系、优化母语环境。母语音乐的教学不仅要从音乐本体上进行知识穿插,还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徐金阳老师在文章《内容、绩效与索凝——对“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研究”的思考》中提出推行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理念问题:一是巩固成果,树立典范;二是加强宣传,播植观念;三是说服政府,推动革新。郎启训老师在《对本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中认为: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递纽带之一和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途径之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引入和弘扬本土母语音乐,可以将民族音乐文化充分利用,引导新时期音乐教育体系走向正轨。

纵观上述文献可知,“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在1995年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召开之后成为音乐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但关注较多的仍是1996~2000年这一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母语。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笔者认为:首先,要结合总书记“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重视以民族音乐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其次,要树立中国音乐观,纠正“欧洲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倾向,以平等的观念审视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最后,要以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为着力点,构建中国音乐话语体系,并进一步构建中国音乐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6(1):26-28.

[2]谢嘉幸.任重道远的跨世纪工程——历史进程中的“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1996.

[3]管建华.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J].人民音乐,1996(01).

[4]王耀华.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1):29-35.

[5]张启珩.母语:根基和未来——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学,1996(4):116-122.

[6]许冰,马达.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展望——2006“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07(3):81-82.

猜你喜欢

母语中华文化音乐教育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