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歌曲中歌词与曲调的表现力

2019-09-17郝晓乐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发展

郝晓乐

【摘要】艺术歌曲是一种歌词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歌词部分大多采用具有艺术性诗词为主,维系了诗歌与音乐在同一艺术载体中的平衡,格調高雅,形式简洁。它的起源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近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在其影响下逐渐的发展起来,最初是通过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兴起而逐渐被国人熟知。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艺术歌曲,由作曲家赵元任根据刘半农的同名诗篇所作,歌词与曲调结合的尤为出色,创作手法鲜明生动,手法简洁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术和多声写作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艺术歌曲;发展;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近代艺术歌曲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由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根据刘半农同名新诗创作而成。歌曲中将曲调与歌词的字韵、语气、语调与音乐结合的尤为出色。把天清云淡、冷风摇曳、密夜似的银夜等一些造型性的手法引入到歌曲创作中,并且发展了这种手法。整首歌曲形式简洁,分为四个部分,由主题和三个变奏的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前两句都是对景色景物的描写,第三句开始由景抒情,而第四句每一部分都采用相同的曲调歌词构成——教我如何不想他。抒发了对阔别已久的故乡、祖国的思念和憧憬之情。

一、《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概述

(一)作曲家赵元任简介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由著名作曲家、语言学家赵元任创作的。赵元任江苏常州人,作有歌曲近百首,钢琴小品若干,他的作品大都反应了五四时期鲜明的特征,在音乐写作方面进行了创新,在和声配置方面进行了中国派的实验,在歌词与曲调结合方面尤为出色。他的作品尤其是独唱、重唱曲,都代表着20年代音乐创作的高水平。此外赵元任还创作了大量的群众歌曲,有着较为多样的形式,有领齐结合的合唱、有多声部的合唱,他的群众歌曲既有劳动歌曲的特点,又有传统音乐的特点,还有自作曲调如悲歌色彩的进行曲等,显示了他在群众歌曲创作中的认真态度,以及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手法

1.时代背景

《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于1926年,此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首歌曲在创作中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反应了当时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整首作品隐藏了作者对祖国的憧憬与怀念,其中“他”字可谓整首歌曲中的点睛之笔。

2.创作手法

《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手法鲜明生动,形式简洁,采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和多声写作手法。整首歌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歌词格式相同,每一部分的前两句基本都在对于景色的描写,随后出现衬词“啊”将前两句所描写的景色更好的引入后两句抒情的部分。四个部分分别通过春、夏、秋、冬景色的描写,从而引入抒情的部分。这首歌曲采用的变奏曲式的手法,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形式结构基本相同,但是第二部分的前两句基本上是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整个第二部分的音区下移,围绕着主音进行展开,情感也越发的细腻,衬词“啊”继续沿用,最后在属音上结束形成了半终止,紧接间奏进去了第三部分的变奏,第三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变化较大,在第三句的衬词“啊”之后进入了G大调,使得色彩更加明亮,与主题段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四部分进入尾声,整个段落前两句又回到e小调,加之枯树、冷风、等一些景物的描写,色彩暗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但是在衬词“啊”之后又回来到主题乐段的材料,最后结束在E大调上的主音结束。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歌词与曲调的结合

(一)歌词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歌词采用了刘半农同名新诗创作而成。刘半农,江苏江阴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诗人,语言学家,他创作了《半农杂文》《四声实验》等著作,尤其在新诗创作中大胆的运用了“他”这个字,诗歌中的“他”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思念,具有真挚的感情,这首诗歌在当时影响较大,整首诗歌是略显伤感的,分为四节,每一节的上两句都为七字,采用了三个音步,且用了押韵的手法(除第一节)。歌词的内容描写了四季的变化,注重对于景色的描写,从而更好的抒发感情。

(二)歌词与曲调的结合

《教我如何不想他》第一段歌词通过“微云”“微风”描绘了春天天高云清、和风拂面的感觉,曲调伴奏中还加入了小提琴,更加细腻的将情感带入到歌曲中,第一段开始明确了调性,以E大调开始,钢琴伴奏织体多以柱式和弦为主,且多在重拍给出更好的体现了3/4拍的节奏规律。

第二段的开始通过对夏夜月光、海洋的描写加入衬词,从而推向结尾,其旋律基本与主段的相同,开始歌唱的第一句则出现在弱拍上,且通过渐慢的间奏回到原速,营造出一幅安谧宁静的夏夜美景。

第三段通过对落花、鱼儿的描写,表现了秋天已经来到,在第三句衬词“啊”开始转调由原来的E大调转为同主音的小调,色彩突然变换,略显伤感,且整句都采用了切分的节奏,好似作者想要表达一些东西时又犹豫万分,没有直接的说出来,但是在最后的反问句还是回到了主调上,好像刚才伤感的情绪又淡淡的消失了一般,其后紧紧衔接着伴奏并渐慢,好似情绪的酝酿。第四段开始对枯树、冷风的描绘表现了冬天已经来临。

三、《教我如何不想他》演唱分析

(一)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在每一首歌曲中都至关重要,尤其在艺术歌曲中,词曲结合更为细腻,所以在演唱这首艺术歌曲时要着重控制好气息,例如第一段前两句,“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可以理解为一个长气息的乐句,可在微云之后停下来换气,第二句也是如此。前两句每一句都长达10拍,对气息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前两句抒情的部分,在演唱时应当注意控制好气息,把优美的景色通过歌唱中气息的流动将其表述的更加栩栩如生,然后在衬词“啊”之前换气,由弱到强将情绪带动起来,推动音乐来到一个短暂的小高潮,最后安静的反问教我如何不想他?第二段前两句依然是写景,与第一段的处理相同,在两句中间换气,后两句情绪推起来之后,弱收。第三段前两句与前面一样,但是在衬词处开始出现较多的切分节奏,切分的节奏意味着推动,加上调性的变化,要求在抒发感情的同时要把控好气息的运用。第四段开始音区比较低,演唱时要运用好气息避免去压声音,一定是气息包裹着声音自然的说出来,最后收尾时的“他”达到15拍之多需要做一个由强到弱的一个处理,还是要靠气息的支持。以上的这些都是在演唱时需要注重的气息问题。

(二)感情的把握

艺术歌曲的情感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歌曲的歌词基本上为诗歌、诗词,已经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准了,也就是说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已经很充沛了,在结合曲调之后融入到音乐里面使之更加具有表现力,所以,在演唱时首先要把握好整首歌曲的感情基调和这首歌曲想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借景抒情,整首歌曲最为突出的一句就是“教我如何不想他”且由衬词“啊”引入,歌曲中多次出现此句,如果每次演唱都是同样的处理,同样的感情,那么听众一定会感到疲劳,还感触不到这种感情的变化,所以这首歌曲最难把握的正是这四句相同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如何去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从而打动听众。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时通过每一段所描绘的景色的不同去把握好歌曲的情感,使每一段更有层次,在音乐的烘托下将这首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周栓柱.中国音乐通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2.

[2]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3]王立翔.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演唱分析[D]. 2015.

猜你喜欢

赵元任艺术歌曲发展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誓不为官
店员嘲笑赵元任
领导者的威信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赵元任:擅长说方言的语言学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