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2019-09-17王磊
王磊
摘 要: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网络德育教育问题。基于此,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自律意识培养角度出发,从自身德育教育网站建设角度出发,从高校网络监管角度出发,明确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办法,进而为培养更多道德品质高、基础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德育工作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218-02
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综合网络环境的积极影响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的主体具备某些“非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被拓宽,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性被弱化,其能够在更为平等、民主、自由的形势下接受德育教育,因此其接触德育教育内容的意愿更强。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全面,学生具备广阔的选择空间。从教育者角度来说,跟进时代潮流以掌握新潮化的教育内容,系统了解德育教育体系以保证教授内容的全面性,是教育展开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下信息渠道的拓宽为德育教育新知的补充提供更多可能性,自然也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系统化深入和与时俱进成为可能。
再次,网络化的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科学思想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支撑,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互联网技术作为新世纪最为有力的生产动力,能够保证大学生思想的不断解放。
最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当前德育教育提供新型手段。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手段不断改进,如以德育教育为主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漫画、以爱国教育为主的各类网络剧以及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德育教育宣传平台的利用,都为当前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条件。
1.2 消极影响
在积极影响的背后,网络德育教育还具备一些消极因素。
首先,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此模式下,大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信息较为复杂,网络上某些以民主、人权等为幌子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同时攻击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行为,将会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严重侵蚀,导致某些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社会基本意识形态的良好发展。
其次,网络中的色情、垃圾信息等,极易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非学术信息的网站中,有47%左右的信息与色情信息有关。在此情况下,價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有可能因为过度浏览网络色情信息,身心受到影响。
再次,网络的虚拟化环境给学生提供交流空间,同时也转变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方式。过分沉迷于虚拟环境,有可能导致学生漠视周围的生活环境。另外,网络环境本身的匿名效果也使得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可能缺乏必要监督,进而导致如在校园网站中发布低俗信息的行为出现。
最后,网络黑客文化的流行和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可能使得学生形成以侵入他人网站、传播网络病毒为荣的思想,前几年流行的“熊猫烧香”的病毒传播,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 当前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大学德育教育的地位,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是我国大学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德育的教育平稳、可持续发展,为此,对于大学德育教育问题的探析在下文一一展开。
2.1 政治素质下降
现阶段我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因此我国大学生受到许多国外文化的吸引,反而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闻不问,比如大学生在好莱坞电影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做出选择,相比大多数学生选择好莱坞电影,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电影什么时间在中国上映却不知道今年我国的道德模范,这就体现出我国大学生政治素质能力较低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2.2 社会公德缺失
现阶段可以看到许多新闻报道,在城市公交车上大学生不给老幼病残让座的新闻,面对让座的现象只顾低头玩手机或者看窗外,这就是我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甚至不如一个小学生有礼貌,随着年龄与学历的增长,社会道德却呈现负增长,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大学生身上逐渐消失。
2.3 大学生个人素质堪忧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个人素质堪忧,比如课堂上玩手机、看杂志,在考试时作弊,在校园随地扔垃圾,毕业论文不想写就找人“代写”,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小事,但是“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小事反映了一个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这类大学生步入社会也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许多工作上的问题,这也是当代大学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
3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优化
3.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为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各大高校首先需要从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入手,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比如,各大高校可以借助中国知网检索解决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拒绝各类论文抄袭行为。另外,在大学生入学军训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以真正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基础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
3.2 提高网络意识,加强德育网站建设
从高校自身发展角度来说,提高网络意识,能够保证高校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能够促进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为代表的思想教育内容的宣传,帮助学生在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从德育教育网站建设出发,一方面形成政治含量和文化含量较高的网站系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助网络教育活动,增强教育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德育教育内容的意识。
3.3 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加强网络的监管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建设常规机构进行专门网络德育内容的宣传和检查,尤其重视大学论坛等的监管,对学生中某些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和教育;其次,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借助不良信息清理办法,结合公安部门力量,对破坏校园网络安全的不道德行为予以及时、严厉的打击。
3.4 营造德育教育的课堂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比如设立德育教育标语,学生随时都行了解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提升大学德育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引入德育教育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发展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比如举办德育知识大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大学课堂德育教育的作用。
3.5 建立健全“两课”建设
所谓“两课”建设,就是在大学德育教育课堂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两个教学方式。理论知识是大学德育教育发挥课堂优势的基础,只有做好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才能保证下步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新时期做好大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任务。做好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还应该加强实践活动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真实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课堂在大学德育教育的作用。具体实施细则为组织大学生到红色纪念馆参观、深入贫困地区进行义务帮助,通过这些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冬.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8(3):258-259.
[2] 朱霁.高校网络德育“三贴近”的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1):166-167.
[3] 崔正德.让德育走出网络污染的阴影[J].丝绸之路,2018(2):126-128.
[4] 徐希锋.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高职研究,2018(9):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