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2019-09-17王崇

科技资讯 2019年19期
关键词:措施应用

王崇

摘  要:该文旨在通过对避震疏散场所的现状以及提供生活保障、医疗救治、人员疏散等作用的阐述,分析避震疏散场所在数量、分布、体系结构、设施配套和民众认知度等方面的问题,找出关于避难场所推广宣传、场所选址、规划建设、完备配套设施、建立管理体系一系列提升避震疏散场所的措施,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有效保证民众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避震疏散场所  措施  应用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215-02

1  目前避震疏散场所的状况及其作用

1.1 现状

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我国是目前地震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结合以往记载资料可以看出,在地震发生时,大多数城市对于地震所造成的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差,为灾后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灾后避难所严重紧缺,导致灾后人们的生命安全仍然受到威胁。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余震不断,使得城市内的公园等大型场所每天都挤满了受灾群众,踩踏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且这些场所内,厕所、饮水等生活设施并不完善,无法满足灾后人们的基本需求。

1.2 作用

(1)避震疏散场所的建设,可以在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发生时,为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在灾害发生时,有关人员也可以有序地组织人们进行避难疏散工作,从而降低人员伤亡量,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2)避震疏散场所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保证人们在避难的时间内,可以正常地生活,大大地降低了灾后人们流离失所、伤病严重等现象的产生,减少经济损失。

(3)在避震疏散场所内,配置相应的医疗团队和人员,不仅可以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的救治,还可以降低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4)在避震疏散场所的建设过程中,会相应地设置警示标志,政府要将这些警示标志向的具体意义向群众传达,使群众明确警示标志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在灾害发生时,群众可以通过警示标志的指引找到最近点避难场所,避免因人员疏散混乱而造成的踩踏伤亡事件发生。此外,警示牌的设立还可以保证避震疏散场所功效的发挥,对于灾后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5)目前避震疏散场所的种类主要有紧急避难所、固定避难所、中心避难所,城市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的规划避难所的建设工作,并不断地提升避难所的功能性,保证民众的生命安全。同時在避难所的建设过程中,要与实际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在灾难发生时,其是避难所,而没有灾难时,其也可以作为其他益民设施方便居民。

(6)根据避难疏散场所的等级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紧急避难疏散场所应设应急供电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厕所、指示标志;固定避难疏散场所在紧急避难疏散场所配套设施基础上,要增设应急棚宿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和通信设施、应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等设施;中心避难疏散场所除固定避难疏散场所应设置的设施外,还应设应急垃圾储运和污水处理设施、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

2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存在的问题

(1)政府在避震场所建设中的关注以及投放力度较低。

由于政府部门未意识到避震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很多民众并不了解避震疏散的内容。虽然在本地第一个由政府建设的避震场所已经完工,但是很多群众并不了解该场所的具体功效,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疏散工作,这使得避震场所建立完成后,仅是一个摆设,无法发挥实际的功效。

(2)城市避震疏散场所中长期避难的功能性较弱。

除了建成的固定避难所以外,其他的相应的场所均未设置合理的避难所需的设施,使得灾后灾民的安置问题较为严重。另外,如果遇到较大的地震灾害,民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呆在避难所内,其内部的设施较差,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灾后救援的效果。

(3)在避难所内,相应的基础设施供应缺乏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城市内的避难所数量不足,市区内可以作为避难所的场地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应急设备以及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并且建设、管理职责不清,震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安置灾民长期避难生活的用途。另外,市内新建的、改建的几个大型公共建筑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其室内地震避难所的功能,还有很多的避难所建在临河较近的位置上,大大地降低了避难所的功效。并且,还有一些避难所在选址建设时,距离次生灾害源的距离较近,导致避难所无法被使用。再加上避难场所的相关配套设施配置不足,比如通信设施、能源与照明设施、生活用水储备设施、储备仓库等,这些配置的不完善均严重降低了避难所的作用。

(4)城市内避难所的分布不均。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可以建立避难所的场地逐渐减少,很多城市出现避难所建设过于集中的情况,进而导致灾害发生时,无法对人们进行有效的避难疏散工作。

3  改善措施

(1)加强城市避难所新能源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效率。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升能源使用的环保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地震灾害发生后,能源中断的情况下,对避难所进行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

(2)增加公园、绿地等避难所的功能性。

很多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等大型场所,虽然具有避难疏散的功效,但是由于其内部的相应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使得灾后人们的避难生活无法得到合理的保障,因此应该按照我国抗震防灾的相关标准要求,对这些场所进行合理的基础设施以及物资储备建设工作,从而满足灾后长期避难时人们生活上的需求。

(3)合理地优化和改造城市内部的旧城区。

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除了要提升其水平,还要加强避震疏散场所的建设工作,结合改造的具体情况,制定和规划施工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该区域内自然灾害的防御效果。

(4)政府部門应加强管理力度。

首先,加大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意识,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其次,对城市内避震疏散场所的作用和位置进行大力的宣传,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保证灾害发生时,人们可以准确地找到就近的避难所进行避难。

(5)加强城市内部新避难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为了保障灾害发生时人们的生命安全,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区域的情况,规划建设一批新的避难所,并加强其抗震等级和功能。此外,对于已经建好的避难所,要进行合理的加固和改造工作,增加避难所的数量,维护群众的安全。

(6)加强避难所应急配套设施的建立。

对于一些小范围内的避震疏散场所,其大多都不具备合理的应急配套设施,使得灾后该区域内的民众无法正常生活,所以,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对这些小区域的避难所规制合理的应急设施。

(7)完善避震疏散创所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避难所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在灾难发生时,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在平常的生活中,其也可以作为一个文化娱乐的场所,丰富人们的生活。为此政府部门应结合平灾结合的相关原则,完善避难所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让避难所自身性能得到迅速转换。比如说,作为避难所的公园,其平常也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这样可以提高公园日常的利用率,拉近附近居民的关系。这种让市民加入到应急管理体系之中的形式,可有助于形成居民之间的协作感,让居民在灾害时能判明救助、消防、恢复活动等的适应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应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规划和设计避难所的位置和功能,并加强防灾抗灾意识以及紧急避难措施的宣传力度,保证在灾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对民众进行疏散,保证民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潮.中心城区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建设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6,25(1):48-51.

[2] 余文浩.避震疏散场所规划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7):274.

猜你喜欢

措施应用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