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学生的心在课堂
2019-09-17王晓会
王晓会
如何让我们学生心在课堂上?以几节课为例来谈谈。
英语教研活动,听了一节六年级英语复习课,是中心小学的六年级二班。课堂上“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不逊于城里的实验小学、二小”,这是旗教研员的中肯评价。也就是说,学生说的不再是“我们西桥英语”了,不是在“用汉语说英语”了,他们是真正在说英语,那种口语听起来是流畅的,不生涩的,是舒服的,是美的。如果各校的英语课堂上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的英语水平将提升一个档次。
这是一节复习课。课前,我与该老师交流:课准备得怎么样了?老师说:复习课,就那样吧。
听完课后,大家交流的时候——
问:如果这节课不上,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点,学生以前掌握得怎么样?或者说,课上做的那页题卡,学生能做到什么程度?
老师说:不能说全部,但80%的学生都没问题。
问:你在课堂上讲到的、梳理出来的那些知识点,如果换成你们班的××和××同学(两名比较优秀的学生),是不是他们也能讲?
老师答:是的,能。
问:上完这节课,你觉得那20%的学生会了吗,或者说有进步了吗?你有这个把握吗?
老师:没有。
这就是一节复习课,40分钟前和40分钟后,学生是一样的。这样的复习课在全镇的课堂上大量存在。可以说,老师们在辛辛苦苦地做着无用功。
六月份,大部分学科都进入了期末复习阶段,尤其是六年级,下学期的新课程内容都不太多,需要集中进行小学阶段的总复习。那么,复习课应该怎么上?希望引起各校的足够重视。
这节课很典型,以它为例,就让我们学生的心在课堂上吧!
一、针对班级情况,要么老师系统讲授,要么引导学生综合辨析,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综合辨析能力
有的班级学生整体较差,老师就可以先把一些知识点分散开,细细地讲,多多地练,讲一点,就让学生会一点,不贪多,相信积少成多。
有的班级学生整体不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辨析。比如这节课复习的是“一般过去时”,属于“时态”问题,老师可以把小学阶段的4个“时态”综合复习,引导学生发现“时间”“态度”——“时态”的内涵,从而找到不同时态的关键点,区分了不同时态,再做题时,学生首先会分析,分析正确了,再联想起关于某一具体时态的知识要点,也就能正确地解答题目了。
不单英语学科,其他学科也如此。比如数学,需要综合辨析的问题也很多,老师可以列一列,试一试。
二、优秀生的知识系统性、灵活性更高,中等生、学困生的知识点由不会到会,有进步,这是复习时要达到的,尤其是后者
这节英语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对中等生、学困生进行辅导。对于这20%的学生(各个班级比例不同),以前他们做这类题目的时候错了,这节课上还错着,今后还继续错吗?什么时候他们能做对呢?
三、不过多地、人为地拔高复习时的难度,要重基础,要分析历年试卷题目,找准出题的重点、特点,要讲究答题技巧
我们不是鼓励教师猜测具体的题目,而是要分析这些题目的特点,题型的特点。
研讨时,许多英语老师谈自己的复习计划,都特别重视“语法”这一难点。而教研员说,她把去年的期末试卷进行了一下统计,各种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词汇应用(包括语音、语义、语用)占47分,主题句型占15分,语法13分,语篇占25分,可见我们的部分老师没有抓到真正的、分数比例高的重点、考点。
可能有的老师以一己之力,确实找不准重难点,缺乏组织复习的经验,老师自己也不清楚某些题目答题时需要什么技巧,学校就有必要组织同学科的老师教研,共同研究一下。
四、重视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不老牛赶山,不浪费任何一个40分钟
这位英语老师说:复习课,就那样吧。这是实话,她确实就那样想的,也就那样说了、做了。这正反映了很多老师的共同心理,就是对复习课质量意识不够,缺少设计,“走着瞧”“复习着看”“这节课不行看下节”的心理和做法比较多。
五、精选习题。分类的,综合的。即使你用题海战术也要对习题进行一些筛选,否则师生均身心疲惫,效果仍不佳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位去年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她非常善于教学设计,不论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朗读的指导,对词语的感悟,对学习方法的点拨,对自身优势的利用,教学语言的凝练和优美,都让人觉得很老练,一些工作多年的语文老师恐怕也不及她。如果,全镇的年轻教师都能达到她这样的教学设计水平,我们很快就会见到一大批教学骨干的。
也許是对于课堂的设计过于精细了,所以,老师必须紧紧地依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一路小跑着走下去,即使这样还超了十分钟呢。于是,在这堂课上,也就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学生不见了。学生哪里去了?
学生仅仅成了配合一下老师的角色而已。
而在另一堂四年一班的语文课《乡下人家》中,已经五十左右的老师没有太多的话,但学生批注后谈起感受时,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滔滔不绝。
这就给我们以启示:课堂上,你把教师自己的角色看得过重,则学生就会被老师的光环湮没。
课堂是谁的?应该是学生的,必须让他们的心在课堂上!
课堂的效率通过谁来体现?还是学生。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再深入地解读一下文本,对于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适当的取舍,取舍的依据是什么?依然是学生。
学生在哪里?在课堂!学生的心在哪里?学生、学生的心应该时刻在我们老师的眼里,心里,课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