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可行方法
2019-09-17赵芳桃
赵芳桃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环境下,各学科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全新的教学任务。对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来讲,教师要认清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本质,通过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和核心素养可以实现同步提升。对此展开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英语在小学阶段属于初级教学起步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定的英语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对英语教师来讲,就要切实了解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有效融入英语教学当中,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逐步增强。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小学英语课程来讲,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在这四个方面,又涉及很多更加细小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语言能力这个层面,包含了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而思维品质则包含了语言表达逻辑、阅读推理、判断等方面的具体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核心素养融入进来,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深化,从表面理论知识深入内在素养,对学生由外而内实现教育,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创新优化,依托于核心素养的融入,让英语教学构建起全新的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其取得更好的效果。总体而言,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是课程教育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教育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英语教师要对此加强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
二、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方法
从核心素养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教师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认识掌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展开教学。
(一)基于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素养是个关键的方面,这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所在,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具体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读写结合这种教学模式运用起来,将阅读和写作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读中写,在写中读,推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具体来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课文内容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涉及学生需要掌握记忆的单词,有些句子的表达方式也需要学生形成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某些单词和句子讲解后,就可以让学生当堂写作,对单词或是句子进行抄写,加强记忆。其次,在写作教学中,要适当引入拓展阅读。对于写作教学,教师要注意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拓展阅读素材,给学生打下写作的基础,让学生先读后写。通过读与写的结合,就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语言能力这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构建趣味游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除了读写结合的模式之外,构建趣味游戏来进行英语教学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对英语教师来讲,就可以对趣味游戏进行运用,将其与课堂教学对接起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有效培养。比如,角色表演的游戏,就是一个简单灵活的方法,在小学英语中非常适用。因为小学英语课文都是以人物对話的形式呈现,这就是现成的角色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展开角色对话,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再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构建你说我猜的游戏,教师展示一些简单的单词,对这个单词进行描述,让学生发挥思考,猜一猜是个什么单词,对于猜对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游戏,就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实现有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三)合理拓展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需要适当拓展,引入书本教材之外的内容,对课堂予以充实,这样才能延伸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进一步的强化。比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就可以拓展引入一些趣味素材,如英语短笑话,让学生自行阅读这个趣味笑话,理解其中的内涵,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而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则可以引入其他素材来拓展教学,构建更加丰富的英语课堂。而到了课后,这可以基于一些生活素材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从教学活动的前、中、后三个不同的阶段拓展教学,给核心素养的融入创造了更加宽阔的空间,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英语教师来讲,就需要通过读写结合、趣味游戏以及拓展教学等不同的手段,将核心素养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郝茹君.浅谈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途径及方法[J].好家长,2018(16):94.
[2]陈婧.阅读绘画学习:绘本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分析[J].校园英语,2017:205.
[3]王惠.小学英语课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