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9-09-17郑丽娟
郑丽娟
摘 要:伴随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小学体育具有提升学生体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结合自身实践,以分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当下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眼,浅析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期为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与品质;培养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标准。作为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更应具有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较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小学生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为了促进小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较为关键的内容。
一、合作意识的含义
合作是相较于“个体”而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即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或形成整体,进以在完成任务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奋力一致的目的[1]。在体育教学中,最为明显的如球类运动,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代表队,其某一个小组为了共同的荣誉、获取理想成绩,成员之间众志成城、密切配合,以相互间的合作取得集体的胜利。让学生意识到协作单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进而促进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意识。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小学生处于认知的懵懂阶段,其对很多事物的认知还是以感性的视角出发,该阶段也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为了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占据主导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集体的价值,使其在未来成长和融入社会后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为新时期社会培养具有团队观念、协作能力、合作意识的全能人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体育是一门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实践性学科[2]。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练习体育技巧、掌握运动方法来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其终身锻炼夯实基础。并且,体育活动具有丰富多样、竞技性的特点,学生不再是独立探究的个体,而是需要相互帮助、交流、沟通的团队。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集体、帮助他人,以逐渐促进其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可以说,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所具备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
三、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侧重对技巧的教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关注力持续时间有限的特点。体育教学作为实践教学课堂,很多体育教师过于强调对体育技巧的传授,课堂中也延续着教师做、学生学的授课方式,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小学生感到体育乏味,也会使其对运动产生偏见[3]。例如,在进行“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动作一一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观摩、练习、相互纠正、教师点评,这便为一节体育课。体育确实具有促进学生运动,增强学生体能的作用,但教师不应只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运动练习中,更是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可适当融入一些互动游戏,使學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2.难以引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定式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刻板教学:本节学习跑步:前的时间用于动作讲解和热身;中间的让学生跑步练习,剩余的让学生放松和自由活动,教学方式比较陈旧,较难引发学生的体育热情[4]。
3.对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不足
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是很多教师因受应试思想影响,还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讲述、体能训练,对于小学生的合作培养意识有所欠缺。例如:有的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篮球的学习也是以每个人的投篮多少界定体育成绩高低,没有体现出篮球运动是团队运动的效果,使小学生更追求自身更好的成绩和技巧掌握,淹没了体育的团队精神[5]。
四、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相关策略
1.精心设计小组活动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4~6人的小组划分,每一个小组为一个团队,让不同运动能力、性别、性格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使其在活动中互相配合、互相交流,进以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例如,笔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后,进行趣味铁人四项的比赛。兼顾不同学生的运动兴趣,以接力跑、跳远、仰卧起坐、投掷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比拼项目。为了促进小组获得更好的成绩,性格外向的同学会主动与不善言辞的同学交流,具有较强运动能力的学生会辅助运动基础薄弱的同组成员,以便大家一同进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也在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中,使其交到了更多的好朋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使教学效果更佳。
2.恰当选择小组讨论时机
在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后,教师还应深入挖掘体育教学的内涵,促进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因小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完全不同,其在运动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例如,跑步中有的学生轻松就能完成全程,并还能取得靠前的成绩;有的学生跑步很吃力,有时候还容易岔气。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可选准某一个点,促进学生对运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相较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让其充当“小教练”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跑步技巧,其他同学可以予以补充,对于运动基础薄弱的同学,可积极向小教练发问,解决自身难以独立解决的跑步问题。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表达能力得以有效发展,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合作意识将大有裨益。
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进行障碍跑中,吸纳大家的建议,可以是单腿跳跃绕过障碍后再进行接力跑,也可以是设置跨栏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比赛结束后,可给小组一定的心得分享时间,最后选举不同的代表在班级中进行发表,有的同学说应注重人员的设置,将体能最好的同学留作最后环节中的冲刺;有的同学说要加强课下大家的一起练习,只有团队默契才能跑得更快等。进过激烈的组间探讨,不仅使学生的运动技巧得到了显著提升,更使大家意识到集体的智慧的伟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竞、合意识
体育具有一定的竞技性,教师应注重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竞合意识和体育精神。毕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如果一味地强调比赛过程中成绩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就会使学生形成:只有第一名有意义、体育锻炼更注重名次等印象,使教学侧重于结果。因此,加强小组间的密切合作,在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技能之外,更需树立学生正确的竞合观念,充分发挥体育的凝聚力,使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竞争与合作,使其理解体育精神。例如:在组织“快来救救我”体育游戏中,让组内不同的成员扮演消防员和待救助群众,通过双方完成不同的运动项目设定,才能使群众被救。组间存在一定的竞争,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奋进才能取得更好的名次。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即便不能在小组赛中获得第一,作为“消防员”来说,因客观因素的制约,如自身体能所限,其主要的目的也是争分夺秒的施救,并不是可以不管“被困群众”了。以情境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竞合意识:拼尽全力、密切配合,取得最佳名次很好。假若不能,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也是最为可贵的,进以使学生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對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改变以往教学理念,具有创新授课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注重趣味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更具计划性、组织性、目的性,让体育教学面向全体,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共同成长、互助学习,使其在感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具有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林贵志.体育教学与合作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2015(5):21-22.
[2]王晓聪.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实施途径[J].大连体育学院学报,2017(7):8-9.
[3]倪禹湘.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3):120.
[4]蒋佩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12):8.
[5]陈玉兰.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