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生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9-09-17牛玉兰
牛玉兰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依然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孩子的教育面临一些较特殊问题。身为一个在乡镇农村工作了20几年的教师,笔者将对当前中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着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谈谈看法。
一、家长外出务工对孩子教育不够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市农村变化巨大,这些都离不开大批走南闯北的农村打工者的劳动付出。当然,劳动换来生活的改善,自然是好事,但是外出务工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凸现。近十几年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社会问题,更是教育难题。广大农村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不明显。
其实,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贫困落后地区都存在,具有普遍性,解决方法应该是多渠道多方面的。
1.对于留守儿童在学习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父母们完成好以下的任务:(1)多与孩子交流。当前信息网络覆盖全中国,父母虽然身在远方,但可经常与孩子进行多种信息沟通,尽可能多给孩子关爱。(2)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加强与监护人、老师之间的联络,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与监护人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办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
2.建立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组织。许多老师反映,在面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时,都会感到无能为力,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没有较熟练的心理疏导技巧,学校缺乏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可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成立一个专为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的组织(由政府管理)。将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与留守儿童问题结合,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定期深入农村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大学生相对于老师来说,留守儿童更愿意亲近。大学生加入这个组织,对他们来说是历练,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是双赢的事。
3.尽可能让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生活。从整个留守儿童趋势来看,国家政策要放宽,不管在哪儿务工,让务工人员的孩子没有任何门槛地就近入学,由父母陪伴其读书。
二、家长教育观念与方式简单的问题与对策
近些年农村人把挣钱致富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认为孩子读书考大学,将来有工作能挣钱就好。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粗暴否定,会使孩子误认为父母不是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有的家长总是对孩子的行为表达不满,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甚至用拳脚代替情感交流。还有很多父母因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变相施加给孩子。打击、忽视让孩子思想性格出现诸多问题。
实际上不论城市农村,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每个家庭都有困惑,但农村有农村的特殊性。
广大农村地区家长受教育程度低,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很多劲儿不会使或使偏了。要想农村家庭教育更理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靠单个家庭。一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各乡镇村委会应该大力做好家庭教育宣传工作。村委会要利用网络平台定期组织家长观看教育节目,了解国家重视家教家风的大政方针,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端正家长的思想行为。著名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就是让家长明白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要以身作则。其实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长都是新手上路,自己正确的言行举止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村社应不断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家长意识到自身问题,转变自己的言行,同时让孩子在教育氛围浓厚的大环境之中提受潜移默化的教育,自觉约束自己,端正言行。相信家长定期观看一些优质教育节目对自身的教育作用也非常大,能提高家长个人素质,更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双赢的事。
三、家庭學校老师之间沟通交流的问题与对策
当今社会,许多学校和家庭虽然都已经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整体计划,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结果上的有效。尤其在农村,家校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存在许多沟通困难。
教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大部分农村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有出息,寄希望于孩子读书上大学后能轻松工作收入可观。但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不尽相同。在家长方面,很多家长一直以来认为教育学生都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只负责孩子的生活及其他,孩子送到学校老师就要教好。孩子学习下降,思想有问题了,很多家长简单粗暴处理问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埋怨老师。老师几次三番反映孩子的问题后多数家长归结为自己文化程度低,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等等,消极应对,没有一个积极与学校合作,寻求解决办法的态度,使得农村学校教育总是学校一方的独角戏。
家长和老师都在学生智力和行为发育中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对家长一方来说,要加强对孩子各个方面的关注,例如询问孩子在校期间表现,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情况等。对于农村教师来说,除了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做到对所有学生的一视同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自主参与家教知识学习,提高指导家教的能力。利用当前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平台,发放好的教育文章,视频等,放低姿态,尽量消除家长的疏离感,多与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这样家校合作愉快,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容易解决,问题会越来越少,教师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而下一代健康成长,不能光靠学校教育,还要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广大农村地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才能创造更理想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