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分析
2019-09-17周菊霞
周菊霞
摘 要:在世界各国的各个校园基本都存在着校园欺凌的现象。校园欺凌不但给学生身体上带来了伤痛,而且给其心理上也带来了严重的伤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欺凌事件也被发现的越来越多了,有效地解决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已经刻不容缓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调查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的潜在联系,才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简要分析在中高段小学生中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
关键词: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调查
有研究显示,在2011年的调查结果中,有30%的学生有过欺凌与被欺凌的经历。随着网络时代的透明化,学生校园欺凌事件不断被提起关注。校园欺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欺凌者占据主导地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其他学生没有同情心。而被欺凌者受到精神上的伤害与身体的折磨,导致其心理出现严重缺陷,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并且我国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正持不断上升的趋势,校园欺凌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件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
一、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群体也相当庞大,其父母因为生活原因而不能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对其教育的问题也无法过多的关注。但是家庭是小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阶段的领路人,家庭教育能否有效的实施,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心理发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交友等方面对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有潜在的影响。留守儿童,因其父母无法常年在身边教导,只能接受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的方式与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是有一定出入的,学生普遍都过多地受到祖辈的溺爱,使学生更加地叛逆与不服管教等。学生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其未来的成长没有正确地指导,因此,学生在无人进行有效的监督下,更容易有欺凌行为的发生。
2.不能正确理解友谊
中高段小学生年龄不高,在友谊方面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在交友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由此才能逐步建立关系。校园欺凌行为多数是一个小团体对独立个体进行的。在被欺凌的对象中,普遍存在性格内向以及独来独往等特征,由于自身的同伴缺失,没有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导致此类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而欺凌者在校园中基本都存在成绩不佳等现象,欺凌者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同一类人之上的,即成绩的不佳。在心有不轨的伙伴的挑动下,小团体的意见会很快统一,做出对其他学生辱骂甚至暴力的行为。校园欺凌的发生从侧面反映了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心理都没有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友谊的内涵,造成在处理同伴关系的问题上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从而在一方强势与一方弱势的情况下,爆发出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
二、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解决方式
1.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因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较大,而其在家庭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完善的指导,让学生在心理等方面没有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沟通,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养成自信的性格。自信的人不会表现出懦弱的样子,被欺凌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并且学生在养成自信后,面对欺凌的发生也会找出合适的处理方式。同时家长也需要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沟通,对学生的日常动态等方面进行了解,关注其心理的成长,帮助其消除孤独感等不良情绪。对欺凌者也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转变其利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进而对其的不良行为进行改善。充分发掘其产生欺凌倾向的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正,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2.加强德育,培养正确的交友观念
学生在小学阶段,心智等方面极度不成熟,有很强的模仿性。学生只是模仿从小看到的以及听到的,不懂得正義与法律等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时,不但要注重其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需要对其进行道德等方面的宣教。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思想观念。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升,更能够分辨是非,与他人交流与相处时,可以正确地对待友谊。在构建同伴关系等方面,教师通过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同伴关系的技巧。让学生可以有良好的交友圈,养成自信的性格,避免欺凌行为的发生。
三、结语
校园欺凌行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家庭、社会等方面。但是最终原因依旧是由于学生心理上的认知错误,没有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以及正义感等,造成校园欺凌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最系统与正规的教育就是学校带来的教育,而小学生此时正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需要注重其心理上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其内心的正义感,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芳.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15(6):28-29.
[2]胡学亮.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8,28(1):31-37.
[3]李自平.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 新课程(上),2018,13(3):67.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及其对策研究——基于白银市平川区某小学的个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