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组实验在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2019-09-17林巧英
林巧英
摘 要: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探索,不仅需要理论的充分发展,还需要实验作为基石支撑。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了解其知识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合理的实验环节,并注重学生在实验课上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其物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结合当前物理教学现状,就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来提高其物理水平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点,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心性也有所影响。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由于不能理解其理论知识,产生畏难心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把难理解的内容用简单的生活话语讲述出来,也可以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
一、增加实验机会,紧抓学生实验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根本,不管是验证理论知识,还是帮助学生理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增加做实验的机会,使其在实验中获得真知,并培养物理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实验材料尽量给学生安排实验课程,在课前也要做充分的准备,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关注学生实验过程等。同时为有效促使学生完成实验,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进行分组,以保证其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其次,教师也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对此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兴趣高昂时,教师再逐步导入课堂内容,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最后引领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如在“电的产生”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教室里的灯源作为话题,问学生电是如何产生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告诉学生电的产生有许多方式,如电磁感应、摩擦起电等,并详细给其讲述电的产生过程,在学生似懂非懂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到实验室用直尺、纸屑以及电磁感应器材进行实地验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激发其实验兴趣,能在较大的程度上培养其物理学习积极性。
二、共创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限于教学条件,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后面的学生就可能看不清楚,从而导致其对知识点存在盲点。因此现阶段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引进实验室,并和学生共创实验环境,通过设置良好的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如实验仪器和用材、实验环节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验中的疑虑和问题,并进行准备。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进行分组,使各小组内了解实验的相关内容,如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过程等,要使学生为实验课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对实验课上的纪律要求,尤其对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要先给学生进行规范的演示操作,并要求学生从实验开始到结束都要小心谨慎,既要管理好仪器,又要记录好实验结果。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验安全问题,在实验前要给学生讲述清楚实验室守则,不能让其触碰实验危险用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也要密切注视,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如在“电功率”一课教学时,在课前教师可给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組内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让小组内自行决定各自的实验任务,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安全问题。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关注其实验过程,保证其试验顺利进行,如对小灯泡红黑线头的接连问题、双掷开关在闭合电路中如何使用等。同时教师不可让学生在插板上接线测量,必须使用小于36V的原电池供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创良好的实验环境,不仅能促使学生的实验顺利进行,还能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注重实验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有教师演示、多媒体放映等,但对于学生来说,其分组亲自实验始终是加深记忆和理解的最佳途径。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课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进行实验,以培养其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可先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在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环节,通过对实验用材、步骤以及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实验的根本。为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在小组内进行分组讨论,商量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最后教师再一并审阅,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实验。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此教师可给学生讲述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但不进行演示,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仔细观察,把握学生错误操作的原因,然后给其指导和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如在“物体的密度”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从质量、密度和体积的相互关系给学生引入实验内容,如物体体积的测量注意事项、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等,并给学生讲清楚量筒、天平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其操作的规范性,如砝码不能用手拿、物块应该用细线绑住等,必要时可先让学生在组内商讨实验注意事项,以完善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课的教学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实验知识,又能培养其动手能力。
四、进行分组实验,做到人人参与实验
由于不同的学生学习特点不同,其实验能力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对此教师在实验前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针对性的调整,给学生进行分组,让人人都能参与实验,从实验中获得真知。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了解其综合水平,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思维活跃的学生分到一组,使其能进行互相帮助和学习。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帮助,可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做实验,也可让学困生作为一组,而教师作为组员以建议的方式带动学困生做实验。其次,教师要在各小组内选出组长,由组长分配实验任务,并根据实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和完成学习任务,使得人人都有任务,既能独立思考和做实验,又能合作学习,保证学生之间能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和进步。另外,教师也要安排好课堂管理结构和内容,如:让学生进行分批实验,在第一批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准确指导其实验方法和错误操作,然后让后面学生总结和学习,以避免重复犯错。在“凸透镜成像”一课教学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讨论实验内容和分配组员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让组长给组员分配超过其能力范围的任务。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批实验,在第一批学生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帮其整理实验内容,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学习,如何寻找像的位置点、如何移动凸透镜才能获得虚像等。同时教师也要自身做大量的准备,使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使得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促进了师生感情的发展。
五、确保实验反馈,引领学生总结归纳
物理实验的目的是发展理论知识或者验证理论结果,但对于学生来说,其实验结果的反馈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心得更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验结论引领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实验心得做以总结和归纳。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即在學生实验结束后,要引领学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解析。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行讨论,针对数据结合理论知识一步步的推导实验结果,并以实例进行验证。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让组长说出讨论结果,并给出依据,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教师要予以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对于陈述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帮助其完善理论结构。对于有明显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和其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其全组成员了解自己错在哪,是实验方法不对还是实验数据有误等。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心得,相互之间要交流实验方法和技巧,并对实验的整个过程做以总结,如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步骤该如何进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等。同时对于学生新颖的见解,教师要予以鼓励,并给其增加实验验证的机会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又能开发其思维。如在“滑轮及其应用”一课教学后,教师要让学生对相应的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一半距离等基础知识,并把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和理论知识作对比。
对于学生新颖的理念,如几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合使用,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出合适题目,让学生具体地计算需要多少个滑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实验结果反馈,引领其总结归纳,这样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和主要方法,而分组实验又是对物理教学的一大进步,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大方向上也符合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设定分组实验的合理教学方案,通过引领学生具体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在使其获得物理真知的过程中能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分组实验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7(24):107.
[2]张玉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8,21(20):47-48.
[3]李静.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7):108.
[4]薛鑫峰.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8).
[5]钱梅.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