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2019-09-17何丽君
何丽君
摘 要:合理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好的问题更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更好巩固和掌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例题;数学模型;讲练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场所,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紧的特点,如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還会养成学生的懒惰的习惯,对往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提问”作为教师引入新知的重要渠道,它在数学课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好的问题更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从而更好地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问题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己检测知识空缺
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授课过程中用什么方式方法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却忽略了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往往都是不留时间,提出后急于追问结果。显然,由于初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透彻,对问题的理解过于片面,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当然也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于生疏,对学过的定理公理公式不能深刻理解,题型稍加改变就无从应手,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记忆不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变换一种新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去归纳,效果更好。
例如,在初三第一学期讲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章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又比较特殊,还能得到什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从两个方面着手思考:第一,当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时可以得到更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二,当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角相等时也可以得到一个更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大家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小组讨论并得出结果,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结果,前者得到菱形,后者得到矩形。这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由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过渡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菱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于是师生共同探讨出:在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符合“加边”还是“加角”。如果在能判定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又有边的条件,就应该考虑“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在能判定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有角的条件,就应该考虑“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如果对角线上有条件,则应该考虑“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通过这个探究过程,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条件就不难了。很明显,这种触类旁通,通过课堂提问,再通过类比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远比“灌输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二、多给教师时间和空间,灵活大胆地去实践
教师通常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思维途径,在课堂上以“定势思维”开展教学过程,但因为教学中由于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这些不确定因素,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既定的教学程序,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这对学生长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妨采取灵活调节上课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最好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始终乐于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比较,我发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能学好数学。比如,在讲解初一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置的:“商场打折季你跟妈妈去商场买大衣,标价2000元,打七八折,则售价是多少元?”学生很快就能算出来,也能更好地理解标价、折扣、售价之间的关系:售价=标价×折扣。教师紧接着可以提出问题: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学生小组合作得出还缺进价这个条件,顺理成章得到:利润=售价-进价。显然,这种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讲解方式比机械地让学生背公式好得多,学生对题型的记忆也很深刻,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
三、给思维一个空间,让其循序渐进
问题的坡度设置也是十分关键的。坡度过小,不值得优等生去思考,学生的思维活跃不起来;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的思维是循序渐进的,要设置何时的坡度,既要让优等生吃得饱,还得让差生吃得了。经过反复的比较与实践,同时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上课节奏,尽量让差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这样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成绩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深奥为通俗,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探索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只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学生就能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就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一堂课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但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知识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还要精心设置问题,把问题问到点子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