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研究
2019-09-17鲍秋旭
摘 要 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的最基层组织,其活力情况直接关系到团组织活动的成效。本文从“系统论”这一理论视角,围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团支部组织本身三个维度,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系统论”视角下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路径和方法,从而促进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长远发展,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系统论 高校 基层团支部 活力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共青团河南省委2019年度专项调研课题(QSNYJ2019017)“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鲍秋旭,河南科技大学,助教。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73
一、系统论视角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研究的重要性
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的最基层组织,团支部活力直接关系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成效。2016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当前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多项重点工作和措施,其中包含“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是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团员青年新特点的根本需求,同时也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团中央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举措之一,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二)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主要停留在实践活动层面,主要表现为近年来团中央评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推荐团支部参加遴选,可见大多数高校对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比较重视。
但是我国目前对团支部活力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且理论成果不够丰富和系统。综观我国现有的团支部活力研究成果,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领域:一是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径,通过分析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二是从特定的理论视角来探索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例如杨道建借鉴组织行为学理论,全面分析如何提升团支部活力;史龙鳞从“结构-行动者”的分析视角探索团组织活力提升;高杰等从教育场域视阙下来研究团支部活力提升问题;三是从特定的实践角度来探讨提升团支部活力的途径,如班团一体化、第二课堂成绩单、运用心理咨询方法等。
虽然关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研究数量逐年增加,且理论和实践视角也越来越丰富,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局限在团支部内部,缺乏团组织的上下联动,尤其是对团组织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缺乏,自下而上青年团员心声的缺乏等方面。故本研究尝试用系统论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科学有效的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
二、系统论视角下的高校基层团支部组织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
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最基层组织,它同广大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其包含的要素是较为广泛的,本研究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来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团支部组织本身。
团支部的自上而下主要指,在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上级团组织、团委负责老师、辅导员等上级组织群体对团支部活力建设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团组织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下达相关文件通知,团委负责老师和辅导员根据团支部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团支部工作,并给予指导意见,帮助解决团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种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引领作用对团支部组织活力建设和活动开展来说,是前提条件。
團支部的自下而上主要指,来自团支部的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心声和需求。顶层设计再好也需要落实到团支部的每一个团员青年身上,在落实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团干部作为团支部工作推进的中坚力量,其理论素质水平、政治责任心、业务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员青年参与团支部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团支部工作是否扎实有效完成,这是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基础。
团支部组织本身主要指,团支部的组织架构、功能发挥、活动形式等方面。团支部与一般组织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团支部组织,要有健全的组织体系、明确的职能职责、完整的组织架构、丰富的活动形式,这是团支部活力建设的保障条件,也是团支部组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团支部组织作为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以上三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的关系,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全面客观认识团支部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团支部活力建设问题。
三、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系统论的理论视角下,全面系统分析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团支部组织本身三个层面来入手。
(一)自上而下层面
团支部要在上级团组织的宏观规划、团委老师和辅导员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是从目前的高校基层团支部运行现状来看,上级团组织在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时,并未充分考虑基层团员青年的需求和想法,工作方针制定不合理,不科学,脱离团支部的实际情况,无法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团委负责老师、辅导员应该结合上级团组织的工作方案和指导要求,结合团支部实际情况,指导团支部开展工作,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对基层团支部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不够。
第一,团支部开展工作主要依据上级团组织下达的文件要求和活动安排,而这种活动安排大多数时候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下发,缺乏相应的文件精神解读,缺乏对活动落实的统一部署安排,有时甚至会脱离基层团员青年的需求和兴趣,活动顶层设计安排不合理,无法调动团支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團委负责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一方面思想上对团的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任务就行,缺乏开展团的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他们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团支部开展活动,这就导致团支部在开展活动中更多的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甚至出现形式主义的极端情况。
(二)自下而上层面
作为团支部工作中坚力量的团干部,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较为琐碎,不成体系,主要有上传下达相关通知文件,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收缴团费,开展团员评议工作等等。在对基层团干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团支部和班级工作职责界限不清淅,班长比团支书的作用更加凸显,部分团干部的战斗力和执行力欠缺,在团支部的工作力度不足,没有话语权和影响力,政治思想不成熟,工作缺乏理论内涵,创新能力不足,团干部偏重于班级日常事务处理,不重视团的工作开展,团干部的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团员青年作为基层团支部的核心力量,他们在团支部活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基层团支部思想教育职能受到多元文化及多元思潮、以及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冲击,加上团员青年学生群体,处于青年期的关键阶段,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主要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员比例接近100%,但是团员身份意识薄弱,团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缺乏应有的身份认同感和光荣感,部分团员价值取向功利化,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二是团员组织观念淡化,不愿意参加团支部活动,不重视履行权利和义务,对团的工作漠不关心,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团员青年甚至出现集体荣誉感缺失、奉献意识不足等现象,以上这些情况对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团支部组织本身层面
目前高校的基层团支部基本上是建立在班级上的,在“班团一体化”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团支部自身在核心任务、功能发挥、制度规范、活动形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在核心任务方面,共青团组织的核心任务是发挥思想引领作用,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核心任务是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但是高校基层团支部的这一核心任务逐渐被忽视,思想引领作用逐渐弱化,甚至出现部分团员青年理想信念缺失的状况。
第二,在功能发挥方面,班级和团支部的职责职能出现重叠,团支部角色定位模糊,班团活动混为一体,界限不明晰。团支部工作缺乏特色,组织影响弱化,运行活力不足,团的活动主题和阵地建设不够突出,功能出现缺位,团支部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第三,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制度不规范,缺乏规范的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考核监督等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开展不规范,工作主观性比较大,制度建设不够扎实和完善。
第四,在活动开展方面,团支部开展的“主题团日”等活动教育性和针对性不强,活动缺乏创意,对团员吸引力不强,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团员青年的需求,得不到广大团员青年的响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支部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系统论视角下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策略
(一)自上而下层面
上级团组织的顶层设计,是高校基层团支部开展团的活动的指导方向,所以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上级团组织在进行顶层设计和拟定制度文件、工作方案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需求和建议,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
团委负责老师和辅导员在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其指导和引领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基层团支部工作开展的质量。团委负责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一方面要加强团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团务工作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重视,注重团的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在团支部建设、团员青年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各项活动中切实做好指导和引领工作。
(二)自下而上层面
团干部在团支部活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首先,团干部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政治责任心强,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其次,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基本上都是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培训,所以要加强对基层团干部团务工作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再次,要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和考评体系,通过民主程序产生团干部,确保团干部的群众基础,确保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要对团干部进行定期考核,加强监督。
团员青年作为团支部的核心力量,团支部活力建设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团员青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那么要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团的组织生活,就要充分考虑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情况,了解团员青年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团的活动的形式,转变传统思维,在引导团员青年主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与组织归属感,引导他们牢记团员身份,履新团员义务,增强团员身份意识,这是团支部提升活力的前提保证。
(三)團组织自身层面
第一,在核心任务方面,团支部要始终明确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教育工作这一主线,坚持从严治团,着力加强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加强团支部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为抓手,做好团员青年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全面真实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状况,更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领教育工作。
第二,在功能发挥方面,进一步将团支部的职能职责明确化、具体化和固定化,增加团务工作实效性,提升团组织活力。通过完善团支部制度建设,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搭建团支部服务平台,创新团支部特色活动,用好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强化完善保障机制等,提升基层团支部的生长力、管理力、服务力、创新力、吸引力和运转力,充分发挥团支部应有的职能,真正起到组织、引导、服务学生的作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第三,在制度建设方面,团支部的组织生活要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规范和完善团支部的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考核监督等各项制度,要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规范填写团支部工作手册。下移团支部工作重心,根据团支部和团员实际情况,形成团支部的特色项目,吸引团员青年切实主动地参与到日常团的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团的管理中,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基层团支部。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支部活动,这是团支部活力的外在显性表现,也是发挥团组织先进性的重要形式。目前团支部活动大多数时候局限于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学习,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创新创业等,开拓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用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途径加强宣传团的活动。
五、结论
本文在系统论的理论视角下,探索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问题,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团支部组织本身三个层面入手,在自上而下层面,围绕上级团组织的顶层设计、团委负责老师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引领作用发挥两个方面;在自下而上层面,围绕学生团干部作用发挥、团员青年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在团支部组织本身层面,围绕团支部的核心任务、功能发挥、制度建设、活动开展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在活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在理论层面,本文丰富了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理论研究,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贡献;在实践层面,本文有助于提升团支部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团支部建设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能让共青团工作真正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好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价值导向、思想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倩.遵循大学生阶段性成长特征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
[2]潘洪涛.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量化考核体系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8(2).
[3]杨道建,叶涛,李宏刚.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探赜——以基层团支部建设为视角[J].高等理科教育,2017(6).
[4]史龙鳞,陈佳俊.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困境研究——基于“结构-行动者”的分析视角[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7).
[5]高杰杰,刘勇勇,范璐君.教育场域视阙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J].实事求是,2017(7).
[6]https://baike.so.com/doc/5411018-5649113.html.
[7]王娇,周云辉.以团干促团建——全面提升高校团支部活力研究[J].科教文汇,2018(7).
[8]李威,刘煦,雷婷媛.北京城市学院团支部活力现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