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主题班会的思考与探究
2019-09-17刘林峰
刘林峰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社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学生处于中学阶段,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主题班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形式,利用主题班会确定一个主要、鲜明的主题,以班集体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这可以看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中学主题班会;探究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尤为看重。学校除了对学生在知识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学主题班会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思想性、针对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1.无计划、无主题
在具体的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有的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计划和主题,教师没有对主题班会有一定的认识,没有设定具体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展的主题班会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缺乏一定的设计性。学生没能很好地接受教育,对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没能很好地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
2.主题班会过于单一化
有的主题班会里,教育形式主要是由教师批评学生,教师一人包办。教师设计教案,排好发言的顺序,选择发言的同学、提问题的同学。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而与主题班会的主旨根本、实际意义不符,主题班会的实际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尊意识,陶冶学生情操,但是有的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时,过于形式单一、流程统一,缺乏正面的指导,没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3.主题班会过于开放化
有的教师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提倡学生自治,让主题班会全面放开,放开给学生,对学生不加任何的引导,不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事前没有计划过后又不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没有任何的教育形式指示,只能对个别学生形成教育,没有对全体学生形成教育。
4.对主题班会的重视程度不足
主题班会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可以实现学校的教育管理功能。主题班会的参与者众多,需要学校、班主任、學生三者同时参与,其中学校要设定专门的课堂时间,班主任要明确主题班会的进行时间和计划要求,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而学生要提高自己参与班会的积极性。
二、开展主题班会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成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主题班会,教师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地,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根据学生的个人成长,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主题班会,可以将各种主题思想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的开展中,系统规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解决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成绩,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有了更具体的要求,利用主题班会,可以给学生一个教育成长的平台,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
开展主题班会,对教师个人来说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教育形式,系统全面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发挥自身的作用,充分利用自身身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
3.有利于学校风气的建设
开展主题班会,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思想进行一定的教育,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有助于促进学校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主题班会课程的重要性
1.主题班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个人道德素养的培养一样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抓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通过自我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主题班会的成功召开,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的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
2.主题班会是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和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中间期,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教育,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主题班会是强化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法宝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凝聚力是尤为关键的。这也是学校用来衡量班主任对学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起一个潜移默化的管理教育作用。学生虽然是班级里的个体,但是结合起来就是一个班级里的整体,开展班级活动次数增多,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意识,形成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在形式上引导学生参与,有计划、有目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融入班集体中,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学生的心态反映与类型
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成熟年龄比较早,学生的心态现象较从前来说,更为复杂。教师在实际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心态,针对学生的心态开展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更好地和学生形成沟通交流,为了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开展好主题班会显得十分必要。
1.積极参与型
有的学生思想水平和情感层次比较高,本位意识比较强,对于主题班会有较高的兴趣,有着一定的积极态度,很愿意参与其中。在班会主题确定下来之后,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其中,结合自身实践与需求积极参与。
2.顺从认可型
有的学生受思维本身的影响,对主题班会缺乏足够的兴趣,但是受当前环境的制约,他们会对主题班会有基本正确的认识,认为主题班会的开展存在合理性,因而采取一种顺从认可的态度,既不消极对待,也不积极主动,是一种从众心理。
3.被动介入型
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反映。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这种学生对于这种主题活动并不愿意积极参与,但是由于个性中有一种怯弱的心理,缺乏认同感,但是也并不会提出反对的意见,这是一种复杂的心态反映。
4.逆反抵触型
这种学生心理意识较为强大,对于主题班会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和逆反心理,这种学生思想习惯和集体活动都游离于班级之外,对主题班会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中学主题班会的具体策略
1.班会主题选择要突出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班主任开展班会教育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突出主题内容。发挥教育的作用,主题的确定要小要实在,因为一节课的教育时间有限,只有45分钟,教师要把握好这45分钟的时间,在这一个短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一堂课的教育主题过于宽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显得不切实际,没有很好地联系实际,导致学生无法理解。
2.班会的题目表述要突出
对于中学生来说,自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认识,选择一个合适的班会题目,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制定班会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简单明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班会主题的兴趣。
3.活动目标确定
在具体的班会活动中,教师要确定一个活动目标,班会活动目标要有一个可达成的目的,也就是教师要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各种教育因素,发挥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4.利用多媒体开发、丰富活动形式
在主题班会的教学活动中,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运用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对教学活动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教育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理解道理,寓教于乐,这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过程,让主题班会充满人性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为教师的教育创造条件,注入新的活力。
5.设计情景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活动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参与空间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这些情景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有的学生置身其外。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活动,通过几个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站起来主动回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个主阵地,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活动手段,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使主题班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楠.浅析高校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以建党90周年主题班会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1(34).
[2]胡乃璋.“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之系列化班会课探讨”课题中期总结[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1).
[3]赵大柱,薛薇.新形势下对主题班会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
[4]蔡琴.中学班主任应如何开展主题班会[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1).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班级社会化管理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