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7王敬辉

读写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渗透心理

王敬辉

摘 要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O552.2,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33-01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不可少。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看待学生;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取得最佳成绩。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注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您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三中心”思想转变为新“三中心”思想,隨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现代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走向教材,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乐于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好胜心强,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如:小红跑200米用4分,小明用5分,小东用6分,问谁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红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东跑得快”。当教师宣布正确答案:“小红跑得快”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数字大了反而不快呢”?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时间用得越少,说明他跑得越快的道理。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愉快,学生的心情很放松,学生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

四、合理评价,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地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更新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准确把握、积极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积极悦纳自己。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渗透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心理小测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