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7彭定群
彭定群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随着新课程的理念不断的推广深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也在随之而变,而目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则是在着力打造和建设高效课堂,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帮助下,提高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从某方面来说,高效课堂是紧跟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并且是一种必然要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目前的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带领和指导下,利用课堂特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间去,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的鲜活生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17-01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因此,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则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能力和素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极致,由此实现其三维目标的整合,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使教学任务最大效益化。
一、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尊崇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有的课程设计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并不能与实际生活产生较为紧密的联系,使得学生的视野和精力都局限在考试成绩和教材内容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缺乏热情和激情,缺乏对语文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教学效率不高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前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处于被动地位。在课堂中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便很难有时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出现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程教学来说,教师自身的能力与素养至关重要。因此,这就要求及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自我审视,以此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其次,教师要保持对于教育事业,语文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激情,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带领和影响下保持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其三,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虚心学习前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研究穷教学成果,从中总结经验,吸收价值。教师只有自己胸有成竹,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做到不慌不忙,游刃有余,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其四,教师要在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中发掘带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且不断做出调整,为学生呈现出更好的课堂和更好的自己。
(二)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保駕护航。在个性化教育的引导下,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此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在教材的依托下,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身心特点等来设定教学目标。尽可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教学目标中进行多方位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教学工作中的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对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全方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完成学生对知识目标的学习,如识字、写字、理解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等,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将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融会贯通,相辅相承。
三、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要通过各种情景和教师有意识的指引和帮助,使学生真正的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直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并将学习和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秋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82.
[2]王腊梅.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81.
[3]邱美秀.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6(07):44-45.
[4]马奎文.浅谈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3(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