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

2019-09-17王宏伟

新课程·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转化探索学困生

王宏伟

摘 要:对一个教师来说,学困生的转化意义重大,是一个教师整个教育生涯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教育工作最具精华的部分。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探索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称谓,是指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显现缺陷、智力正常,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相对困难或落后的学生。学困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客观存在,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教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困生一般表现特点

与一般学生相比而言,学困生大都有一些突出的缺点。譬如认识能力往往比较低、情感起伏较大、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等,他们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极易受影响,不良现象时有出现。同时,学困生的心态波动较大,意志品质比较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又往往表现出胆怯、自卑、自信心不足。更有学困生性格表现为散漫、脆弱、孤僻、冷漠、冲动、逆反、暴力等疾病性心理。源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的诸如强迫、挖苦、讽刺等多方面因素,抑或学困生自我调节的随意性,更给学困生造成一种难以自拔和无法适应的压力,概括地讲,学困生都有以下一些特点:

1.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2.自信不足,表现出没有勇气和信心,甚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3.学习懒惰,不爱动手动脑,很少进行独立思考。

4.学习持续困难,知识积累障碍,学习技能匮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

5.意志力不够,不能坚持始终。

6.学习波动大,容易反复。

二、学困生大致类型

通过对学困生特点的综合概括,笔者将学困生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品质缺失类型。主要表现在兴趣匮乏、情绪急躁,缺乏克服學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遇困难易退缩、易消沉。

2.意志薄弱类型。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只要遭受一次小的失败或挫折,就较多地否定自我,产生恐慌和逃避心态。

3.方法失当类型。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对,学习技能匮乏,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4.知识障碍类型,主要表现在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持续困难,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

三、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对于学困生来说,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差异各有不同,其成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分析,其形成主要有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1.自身因素

(1)自我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2)意志品质缺失,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课后则不知道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再加上课外也不爱阅读,阅读量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学习越发困难。

2.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复杂多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前信息时代日常生活之中,手机游戏、电脑网络随处可见,在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快乐的同时也使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响,沉迷手机、网络游戏而难以自拔,从而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导致学困乃至于厌学弃学。

(2)家庭因素。父母外出打工或离异,部分学生由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在教育理念和信息掌握上的严重滞后,管护为主,辅导不足,造成学困生学习日趋困难。也有部分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方法欠妥,使学生形成外因性学习困难。

(3)教学因素。学校、班级教学管理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当的行为和方法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厌学,进而发展为学困现象诱因之一。

四、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探索性做法

1.查究学困,循因施策

每个学困生的困难情况各有不同,家庭教育环境更是差异较大,因此,必须从点点滴滴熟悉并掌握学困生的情况,利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及交流等途径,全面掌握每个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现状、能力水平,掌握他们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了解其学习困难的主次原因,分析其造成成绩不佳的原因,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障碍、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针对性地提出学困生的转化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帮扶转化教育。

2.纠正习惯,引导学法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要针对学困生及时在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困生:(1)纠正其听课不专注,听课走神的习惯,养成专注老师讲课,聆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是一切思考和学习的基础,学困生更不例外。(2)纠正思维惰性、作业拖沓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3)纠正杂乱无章、没有条理的习惯,养成有条不紊、系统合理的学习习惯。

3.重塑品格,树立信心

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易受打击,在心理上与老师有一定的距离,因而重塑学困生品格,树立他们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1)尊重人格、施以爱心,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信其师,尊其道,喜欢老师,亲近老师,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辅导。(2)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有困难的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活动,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3)应采取宽容和热情的态度,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诱发兴趣,点燃激情

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益,这样可以防止或避免学困生的再度出现:(1)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展开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2)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学习信息,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信息。(3)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应注重发掘学困生的潜力,使之在课堂上有自我表现或争取成功的机会。(4)每个学生都有一股強烈的成功的欲望,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其的一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缺点较多,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歧视,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只要留心他们的言行,用心去挖掘他们潜在的“亮点”,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尝试和体验成功,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勇往直前的信心。

5.补齐短板,体验成功

学困生的通病是基础知识不扎实,遗忘率高,学过的旧知识在头脑中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很难内化。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了认知的前提条件,找不到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相应知识,因而对旧知识必须补缺补漏。(1)在学习新知识前及时弥补与新知相关的知识。(2)布置预习,其方式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重点问题,第二天使之流利回答老师的提问,有着成功的感觉。(3)对于学困生,不指责或全班排队,指责或排队对学困生的学习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使之丧失学习的信心。在学生学习失败后再次给予其学习的机会、争取好成绩的机会,点燃学生学习的希望之火,树立学习信心,发挥学习潜力。

6.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由于学困生自制力不够,再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1)教师要为学困生多创造学习的条件,多为他们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目标,让他们有更多表现的机会,享受更多成功的喜悦。(2)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方法,及时给予引导,切忌操之过急,简单粗暴,给学困生一个再学习、再改正的机会。(3)要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采取各种策略,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学习生涯,使他们因为老师的唤醒,人生的轨迹发生神奇的逆转。

总之,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一个教师来说,学困生的转化意义重大,是一个教师整个教育生涯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是教育工作最具精华的部分。让我们用足够的耐心寻求他们的长处,让学困生挣脱学困的桎梏,扬起希望的风帆。

参考文献:

[1]宁艳玲.学困生成因分析与对策研宄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7).

[2]唐琳.深入了解、耐心感化: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基础教育研宄,1998(1).

[3]戴斌荣.论“学困生”的教育策略[J].盐城师专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猜你喜欢

转化探索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