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筝派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法

2019-09-17王晓红顾海珺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

王晓红 顾海珺

【摘 要】随着古筝不断的发展,传统曲目应该更加得到重视。河南筝派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树一帜,铿锵有力的旋律得到大众喜爱,曲目特点高亢明亮、特色鲜明,极具河南风土人情特点。河南筝派技法丰富多样,右手的托劈和左手的滑音技巧等,都符合河南的韵味,并需要我们去传承和不断壮大。

【关键词】河南筝派;大调曲子;鼓子曲;河南方言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62-01

随着现代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筝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中国民族乐器古筝以其美观的造型、古典的音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在建国以前,古筝就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陕西等几个主要流派,传统曲目中左手的按滑揉弦较为丰富,由于历史的沉淀、地域的区别,流派风格也各显不同,每个流派的风格特点也正是通过左手的韵味来表现。其中河南筝派的风格尤为突出,曲调豪放、明朗,深受古筝爱好者的青睐。

一、河南筝的起源

从考古可知,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在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至今河南民间音乐已经发展了8000年的历史,在人民辛勤劳作和社会不断演变中,使河南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原音乐风格的特点。河南筝派主要来源于河南的大调曲子,也称为“鼓子曲”。鼓子曲是河南南阳几大曲种之一,源于明清时期的俗曲,最初兴起于开封,流传到周口、南阳,但在南阳发展最为盛行,用“抑扬顿挫”“高亢激越”“低沉浑厚”形容大调曲子最为恰当,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大调曲子走向衰落,随着中国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大调曲子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河南筝的艺术风格

河南筝派没有南方筝派的优雅婉约,没有陕西筝派的凄凉哀怨,曲风高亢明亮,特色鲜明。河南筝的代表曲目多为板头曲,板头曲则是在大调曲子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为了引入境界、活跃气氛,常用筝、琵琶、三弦等乐曲演奏。《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汉江韵》等都是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其中《汉江韵》流传最为广泛,曲风激昂有力、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河南人粗狂、泼辣、正直的形象。

河南是华夏腹地,因地处中原地带,河南筝曲也称为“中州古调”。河南人的性格特征对河南音乐也有深远的影响。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都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农耕业更是发达,所以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造就了河南人简单朴实的民风。另外河南的语言特点也和河南筝乐息息相关。吴侬软语下的苏州评弹,陕北高腔下的秦腔,这些产物都足以证明地域环境对方言的影响,从而各地方方言的不同又产生了风格迥异的地方音调。各地音调的不同又用调值来表示,调值是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又主要由音高构成。通过调查,河南话的方言比较普通话的调值整体偏高,所以这就是河南话高亢激昂的原因。

三、河南筝派的技巧特点

河南筝的传统技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括: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右手的游摇和左手的重颤音、滑音等都体现了中州古调铿锵有力、韵味十足的曲风。

(一)河南筝派右手技巧。河南筝派起源于大调曲子,所以大调曲子中的许多特点都在河南筝曲里有所体现。大指托劈在河南筝里面运用广泛,是先“托”后“劈”,无名指和小指扎装,大指进行快速重复的托劈指法,从而达到跟摇指一样的频率,但是每句都有头音,这也正如在大调曲子演唱中,要求把字头重读,咬实读音。运用此技法时应该注意手腕和大指跟关节的放松,借助大指发力,实际是手臂的重量全部放到琴弦上,无名指的扎装也使力量有了稳定的依托。例如《汉江韵》开头的旋律,使用大量的大指托劈技法,旋律铿锵有力,加强了乐曲的起伏感。

(二)河南筝派左手技巧。山东筝派代表人赵玉斋老师曾说过“左手是古筝的魂”,由此可见左手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世界上凡是肉眼看得见的东西容易学,看不见的东西就难学。左手按弦的深浅、颤音的掌握等需要靠耳朵、靠感觉、靠时间来打磨。“以韵补声,声韵相成”也正是古筝音乐的魅力所在。河南筝派左手的特有技巧是“游摇”,右手从弱到强逐漸移动,同时伴随着左手的颤音和滑音,难点在于左右手的配合,并且音色和力度要不断变化。这类技法在于表现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音效像是在模仿偷偷哭泣的人发出的啜泣的声音。另外左手技法还有速滑音,也就是左手进行上滑音和下滑音时,左手要快速上滑或者下滑。这一特点也体现了河南人直率、干脆的性格,符合河南艺术特点。

传统乐曲是一个伟大宝库,需要习筝者不断的探寻和创新,古筝的历史能够这么悠久也正是因为它深厚的历史底蕴,使这个民族乐器充满了古韵。在古筝筝曲不断创新的这个时代,我们更要学会尊重传统乐曲,尊重老一辈艺术家们流传下来的文化,只有这样,古筝才能走的更远,这笔宝贵的音乐财富才能永远奔向前方,让未来的人在这浮华的世界依旧能感受到纯净的古筝音乐。

参考文献:

[1]第七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王晓红.曲终人去 筝坛绝响.

[3]张珊.对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古筝流派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