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理念新突破

2019-09-17巩晓娟

新课程·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突破构建策略高效课堂

巩晓娟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的变更对九年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与时代脱轨,无法满足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浪潮中,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要树立新理念,实现新突破,向高效课堂迈进,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小学数学为例,立足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符合小学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理念;突破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为九年义务教育拉开了新的序幕,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因此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着新的时代发展潮流和新课改发展趋势,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尽可能地使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最大程度地把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尽可能佳的教学效果,并能够完美地实现教学的四维目标。总的来说,教师需要立足于新理念,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争取获得新突破。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墨守成规,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依旧在盲目地以提高学生升学率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以致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应试教学的教育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无心学习,从而没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支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理论能力与知识。譬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时,就习惯直接把公式:(c=πd)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解题时只需要套进公式即可。对于这种“死知识”,学生并没有过多的学习兴趣,更别说探究公式的建构了。

(二)内容过多,被动学习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幅,在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一定的情况下,很多教师都表示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乎,就出现了“赶进度,赶课时”的课堂教学现象,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严重忽略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毫不考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学生只能处于被动位置,机械式地接受。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扼杀,学习数学课程的能力也急剧下降。

(三)氛围苦闷,兴趣下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是否积极。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师过于重视授课进度,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关注力度相对弱化,基本上都是采用教授与听课的方式。授课方式和渠道过于单一,教学活动枯燥乏味,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使课堂氛围变得苦闷,导致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新理念 新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理念由“以师为本”转向“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型,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实现思想层面的突破,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型。当前的小学数学基础教育,未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究其根源,与教师教学定位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联。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想由于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日趋多元化,他们所标榜的是自我,是个性。教师必须要深入认识到:学生所希望的是被发现、被理解,而不是“被要求、被接受”。所以,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主导者”的身份,成为一名促进者、指导者,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高效的课堂,引导学生去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感受喜悦。当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个性、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从传统课堂上的“配角”转化为“主角”,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创新手段,营造氛围——授课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技术化”

課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教师则是主要的执行者。面对日趋复杂的教学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发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思考。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深入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正以它不可抵挡的优势席卷教育界。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电子白板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合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其集文字、图画、动画、音频、视频于一身,有效地改善了“黑板粉笔”这一枯燥单调这一授课手段。

例如:在教学“旋转”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物体转移的动态过程,通过转移物体的位置,赋予静态的物体动态化。当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旋转”这一知识点,教师还需要用不同的颜色把静态物体进行动态旋转的路线和旋转点标志。学生在观看动态化的展示中对“旋转”这一概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形象,在教师展示正确概念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全然明了。那么在技术化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得到了充分调动,而教师也能够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这一媒介把教学信息无声地传递到学生群体中,传递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让学生能够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因势利导,改进方式——教学方法由“固定化”转向“灵活化”

如上所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了追求升学率,侧重于固定化、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原原本本一大套,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在学习知识内容时,教师更是一味地析题,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种抹杀了数学生命力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疲惫,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得益甚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采用灵活化的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以“教师的少教,学生的多学”作为基本的纲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互动性差”弊端。当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并不是放任学生,任其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促进的工作。所以,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到因时制宜,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内容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根据“异质同构”的原则,把学生划分为4人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学优生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而在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时,则可以先让各学习小组对圆的周长进行思考和猜测,并根据自身的猜测在组内进行探究学习,验证猜测结果。各小组组长明确各组员分工后,纷纷开展探究活动,在经过数据记录和验证后,各学习小组都能够总结得出如下规律:“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顺应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圆周率(π),并让学生再次进行合作探究和验证,最终总结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c=πd)这一结论。如此一来,相信学生不仅能够在合作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还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实现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分层教学,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的学习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新课改所提出的数学学科教学要求,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让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梯度化的学习任务:学困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即能够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判断、选择、公式填写,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兴趣与信心;中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拔高提升,深化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即重点记忆和理解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述说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理由,举一反三,让他们从中享受乐趣,增加信心;而学优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强化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即能够把题目进行扩展,创编新题、巧解妙题,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存于一个初级化的阶段,他们在认知事物时也习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这使得他们在理解数学问题时往往会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为了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找到数学知识的“原型”,把知识点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融合起來,让学生能够回归到生活,联系生活学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头脑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合理解决生活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针对“统计”这一知识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属性,给学生布置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担任“小记者”,对班级同学所喜欢的课外实践活动类型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对调查所得进行分类总结,总结统计图。当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制作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相信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也能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这种结合生活进行的学习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活动脱离了过去的刻板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学会知识点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学习”向“知识应用”的转型。

(四)师生互动,精神升华——教学交流由“权威化”转向“平等化”

互动交流并不是单一的师生互动,而是多向发展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交往互动,教学将无法进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面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更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认真地听取孩子们的发言,并根据他们的发言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师生之间互相信赖、情感交融,从而使之成为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实现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要结合教育发展新态势,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从新课改教育理念出发,寻找新的突破点,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做到开发创新,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的浇灌,为困境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郑继锋.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J].好家长,2018(33).

[2]毛丽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3]颜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5).

[4]林志明,高伟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

[5]秦朝秀.以生为本,建构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7(1).

[6]李爱英.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J].祖国,2018(12).

猜你喜欢

突破构建策略高效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