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专注力培养策略的若干思考
2019-09-17李学霞黄兴明
李学霞 黄兴明
摘 要:学生专注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强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还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因而他们的专注能力不强,从而导致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高。针对此种教学状况,谈谈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注力培养;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的专注能力是现阶段增强数学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通过教学,我们发现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胜心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和生活性特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巧妙融合,从而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专注力。
一、专注力的概念
专注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指在心理作用的影響下,对某一客体集中注意力的程度。专注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专注力的具体体现:人们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思想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并在同一时间高效地完成相关事件。以学生为例,学生能够在玩的时候特别专心,而当学生需要学习时,他们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学生的专注力越强,他们的学习水平就越高。
二、专注力差的危害
1.学生的学习效果差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的专注力较差,因而他们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讲题思路,从而不能完全获取教师教授的知识。当老师提问时,他们不知道如何作答,因而他们会从学习中跳脱出来,从事其他相关的事情,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差。
2.视—动统合能力落后
我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低年级段的学生在做作业和抄笔记中,易出现精力不集中、抄错行的情况。他们在交作业的时间上也相对落后,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生的视—动统合能力落后。
3.感觉功能落后
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他们不能从外部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造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现象。这也会大大阻碍学生的听课效率,使他们的学习大打折扣。
三、影响专注力的因素
1.与学生的学习主观意愿相关
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越强烈,他们在学习中的专注力越集中。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爱学习的学生,他们学习的专注力会特别集中,能够非常认真地听讲。而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他们在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才会集中注意力到学习上。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根本就没有兴趣,因而他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2.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相关
通过学习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著作,我们了解到儿童不会对自己不曾了解到的事物感兴趣,假如你建立不起学生认知世界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你就无法控制他们的注意力。因而这要求教师的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度。
3.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
小学生在不专心听课的过程中,他们的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假如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不仅不会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4.与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专注力的强弱与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学生在家里边看书边玩游戏,这样很容易造成精力不集中的状况,从而养成做事不专心的习惯。学生做事的专注度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取决于整个家庭氛围的营造。
四、提升学生专注力的方法
1.巧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专注力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解放学生天性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专注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教学情境中,从而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游戏中,增强自身的专注力,进而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时,我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可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划分小组。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创设游戏情境。我以《小蝌蚪找妈妈》为游戏背景,并让学生挑选代表自己小组的小蝌蚪。再次,游戏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正确地完成对应的数学题,则代表本小组的小蝌蚪长大一倍,而随着小蝌蚪的不断增长,最先变成青蛙的小组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而这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地投入游戏中。最后,展示教学成果。我截取其中一段进行介绍。小陈面对如下的习题:(1)32+23=?(2)11+12=?(3)16+13=?小陈集中注意力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答题水平运用如下的策略开始答题,他选择先算第二道,再算第三道,之后算第一道题。我运用游戏教学法,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天性的解放,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学习的专注力,增强数学教学的质量。
2.巧用评价机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专注力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假如学生的专注力得不到控制,常常会出现学生窃窃私语的教学现状,而这也阻碍了整体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创设具有时效性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使其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提升小组合作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授“认识图形”这节内容时,我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开展授课,由于教学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因而学生踊跃发言,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同学出现小声说话的现象,这也大大阻碍了整体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现状,我对学生说:“你们可以指出演讲学生的错误,我会酌情给小组加分,假如出现中途说话或是打闹的情况,我会酌情扣除学生的分数!”因为学生考虑到集体荣誉,所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最后,展示成果。我截取其中一段进行介绍。小寓说:“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长方体。比如,装手机的包装盒,还有篮球。”而小洛听到小寓的发言后,积极地举手说:“篮球是球体,不是长方体!”我巧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专注度,进而获得了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3.巧用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专注力
实践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眼、手、脑并用的方式,全面集中自身的多种感官,并将其运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应选择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开展授课,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授“位置”这节内容时,我运用实践教学法,创设有趣的实践教学情境,全身心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讲授知识。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和讲授了数学教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学习工具进行操作。其次,创设实践情境。我对学生说:“你们要认真听我所说的物品的位置,在最短的时间内摆出正确的位置的学生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我会奖励获胜者一个漂亮的钢笔!你们可以提前拿自己的学习用品练习!”之后,巡场观察。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会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展示成果。我截取其中一段进行介绍。我对小华说:“你要认真听,铅笔盒在书上,而橡皮在铅笔盒上!”小华听到后,迅速运用自己的学习工具正确地摆成相应的位置。我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情境,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开展实践性的学习,从而在提升学生专注力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4.巧设悬念,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新奇事物的吸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吊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投入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进而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时,我巧设悬念,吊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提升自身听课的注意力,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创设问题。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如下的问题:小明和小兰去商店买相框玻璃,为相框进行装饰,从而让相册更便于保存。在相框安装好后,商店店长让他们付同样的钱。小兰很诧异,并询问老板:“为什么我的相框玻璃没有小明的大,还要我和他付一样的钱?”小兰和小明表示这样的收费不合理。店长说:“你们两人买的装饰相框的玻璃一样大,你的为6分米乘2分米,而这位同学的为3分米乘4分米。”但是小兰和小明对此仍旧存在疑惑。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助这两位学生评评理吗?”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而学生在整堂课的数学教学中,关注点都在这个问题上,因而整个数学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认知场景出发,创设具有悬念性的问题,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连接,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提升学习数学的专注力,促进整体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5.巧借“异境”,增强学生的专注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深挖教材的“异境”,即与现实不相符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全身心地关注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增强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时、分、秒”这节内容时,我巧借书中的图片与生活中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展示生活中的钟表,并对学生说:“为什么书中的钟表有三个指针,而实际生活中的钟表有四个?”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我说:“你们可以观察在书中我们看不到的那个指针代表什么?你还能在钟表中发现什么?”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他们开始全神贯注地观察钟表。有的学生发现钟表中一共有12个数字;有的学生发现钟表的两个数字之间一共有5个格;还有的学生发现秒表走一圈,分针走一个刻度。我通过巧借“异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提升自身的专注力,从而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五、总结
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将学生的性格特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实操性的教学情境,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专注力,进而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桂敏.如何吸引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7.
[2]李亞琴.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专注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