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9-09-17王彬
王彬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发言
教學中引导学生就所学的内容提出疑问,多角度探索,深层次思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是知识大厦的钢骨架,能力飞升的主舞台,教学中更应该从小、从早做起,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于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一、激发提问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提出问题需要提问者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它能拓展提问者的思维,发掘提问者的潜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课文就重点讲了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在科研领域不同凡响的意义。把“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样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用巨匠成功的实例激发我们的孩子,他们会爱上质疑。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自由的,是敢想敢说的。他们大多都有质疑、探究的潜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率性质疑,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老师就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肯定质疑的学生,进而与全班同学一起探究、释疑。随机的质疑、释疑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肯定身边的人更能带动一大批的学生敢于质疑。
二、留有并创造提问的机会
长期带班、代课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小学生一、二年级时爱说、敢说,一到高年级就懒得说,害怕说,甚至问了也不说。为什么呢?可能是我们教学中过于求标准,重权威,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改变我们自己,不刻意求全责备;改变我们的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给他们的创造思维留有余地。
有时候老师已经很努力了,但学生就是提不出问题。在看不到思维火花的日子里,老师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激发学生质疑,诱导学生去质疑。在日常教学中,我最爱给孩子布置预习作业,最爱让学生在预习中注意总结、发现,把不懂的难点、重点形成问题,在课堂上准备提问。随后的课堂教学中,看看谁问得多,谁问得准,谁问得妙。一节课始于问题,忙于探究,其收获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让学生预习《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把不明白的句子、段落标注下来,鼓励他们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认真分析、思考,尝试写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和理解。在后来的教学中,老师就发现,有的孩子提出了有趣的问题:“从井底向上看,天空真的就如井底那么大吗?”“青蛙不会从井里跳上来吗?”有的孩子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课文的寓意是什么?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管是什么问题,孩子们都仔细听了,认真想了,大胆说了。整节课学生这边问,那边答;那边问,这边答。问题让人笑,问题让人思。课前的预习为课堂的提问创造了机会。
三、找准提问的发力点
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最先抓住的就是课文的课题。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可以围绕课文课题,积极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吃水的是谁?”“挖井人是什么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什么意思?”等。再比如学习《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一课时,也可以激励学生质疑:“海峡两岸指哪里?”“海峡两岸有桥吗?”“什么是生命桥?”等。围绕课文的课题提问,容易抓住课文的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接下来的学习简洁轻松。
有些课文的学习,适合抓住文章隽永的结尾质疑。比如,读了《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孩子们自觉抓住文章的结尾提出了问题:“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吗?”再比如,学了《中彩那天》一文,孩子们也是抓住了文章的结尾质疑:“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真的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吗?”“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抓住文章的结尾质疑,往往能让学生想得更远、钻得更深。
有些课文情真理深,处处可以打动人,可以引人思考。学这样的文章就可以更加灵活一些,自主一些。比如,在教《“红领巾”真好》时,老师可以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课文说的是红领巾质量好吗?”“题目中的‘红领巾为什么要加引号呢?”等。再比如,在《棉鞋里的阳光》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围绕课文中心,给学生创设交流提问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现自己的学习潜能:“棉鞋里真的会有温暖的阳光吗?”“文章中的阳光是真指阳光,还是另有所指?”抓住文章的情真理深处质疑,学生的知识会丰富,能力会提升,道德情操也会得到陶冶净化,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容易的。老师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提问的作用,以自己的问引导、诱发学生的问,抓住并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问得准确,问得深刻,问得有理。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让课堂也在问题的激发下高效并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