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大课堂,完成体验促成长
2019-09-17吴洪喜
吴洪喜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以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实验学校,立足打造以“生活教育”为品牌的特色学校,建立了基于学生未来成长的体验式“学为生活”课程体系,把“学为生活”课程目标作为顶层设计。
关键词:生活;体验式教学;课程综合化建设
以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为教育途径,由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生活、人文与礼仪、语言与交际五部分课程领域作为支撑,每部分都包括国家与地方设置的基础性学科课程,学校开发的活动课程与社会实践的校本课程。到目前,学校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活体验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育人目标。
一、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
为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针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结合学校自己的课程目标,细化课程标准,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努力探索与尝试“全课程”整合教学,增强课程的综合性。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开展基于课堂、基于学科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得更加开放饱满、有趣好玩,更接生活的地氣。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科实际,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体验和感受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也要活跃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学方法上将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和经验充分结合,课堂管理中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感受,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学习和是否学会、每一个学生是否开心快乐。
1.体验成就助学课堂
高质量的“助学单”是构建助学课堂的重要保证。助学单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在内容上进行了问题化、板块化的处理,它聚焦于教学的核心内容,并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上下足了功夫。2015年构建助学课堂实验之初,三年级6个班全部配备了触摸一体机,每一位学生都配备了电子答题卡,利用助学单和12XUE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实验,从学生的要求入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三年的助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小学部的教学成绩节节攀升,在全市统一举行的基线测试中名列前茅。
2.体验推进合作课堂
2014年9月开始,学校初中7~9年级全部实施“小组合作、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小组明确分工、组内组外高度竞争及奖励与评价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充分调动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小组合作、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初中部的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体验促进素养提升
语文学科教学是学校各个学科教学质量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学生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1~9年级语文成绩普遍不高。怎样才能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成绩呢?针对“语文知识在于平时的积累”这一学科特点,学校制定了提高语文成绩的四大途径:一是背诵,二是表达,三是阅读,四是写作。
学校自行编制了语文学科的《经典诵读》(诵读用)和《传统文化读本》(上课用)两套校本教材。一是利用《经典诵读》开展诵读活动,每天早上晨检前用20分钟短课时间开展晨诵活动。中午用20分钟短课时间开展午读活动。二是将《传统文化读本》正式纳入课表上课,在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三是利用休息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和读书角,开展阅读课外书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定的阅读量。四是引领学生注重诗词古句积累,坚持写读书日记或成长日记。在寓教于乐中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4.体验达成教师成长
学校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体验,更关注教师的体验。有的教师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去抄现成的教案应付,备课时间耗在了抄教案这些毫无用处的无效劳动上。而抄教案又根本不能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针对这一现状,学校统一编制了教学简案,真正让其发挥功能,充分利用教学简案上课,真正体现每一位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在2017年有3个团队获得苏家屯区校本研修优秀团队(初中数学、物理、语文),2018年申报并开展了6个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和2个示范校本研修团队。在6月21日、22日两天的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得到了省、市教研员以及沈阳师范大学博士专家的指导与高度评价,使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能够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提高时效性的常态工作。
2017年4月,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地学校。2017年7月18日,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地校(初中)课改推进研讨会上,学校做了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二、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
地方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学校按照省里文件精神和统一要求,紧紧抓住地方课程的交叉性、相关性、融合性、广域性等特点,依托省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结合学校学科课程,长短课相结合,利用多种手段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综合课堂,努力把地方课程做实、做好、做细。
2015年以来,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研学旅行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先后走进沈飞博物馆、辽沈战役景区、军营、海洋馆、植物园、科技馆、中粮米业等。活动前收集调研,活动中思考感悟,活动后讨论分享,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的无限创意与校园活动、社会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和感悟,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
社会实践课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达到了“研学旅行”的目的,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学校的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科课程设置的校本化社团活动课程,它是学科课程以外的拓展与延伸。它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的选修课程,由学校的管弦乐队社团、合唱社团、花式跳绳社团、跆拳道社团、民族舞社团、书法社团、超轻泥社团、剪纸社团、各种棋类社团等20多门校级精品社团课程组成,学生的参与率为100%,生生有收获。社团活动课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与学相结合的、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需求,既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又灵活了学生的双手,培养了创新力,学生在自信中快乐地生活与成长。
学校校园内有一块占地10亩的生活农场,学校以生活农場为依托,以年班为单位,划片承包,组织学生亲手种植、修整、采摘,收获各种蔬菜、植物及农作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植物、食物的种类、特点与生长周期;掌握植物与食物的区别与种植技术;通过生活农场课程的学习,达到学会技能、学会生活的目的。
另外,学校抓实以丰富学生生活为载体的学校特设课程,利用重大节日或纪念事件设计特设课程,如:春季活动节、种植节、清明祭英烈、校园艺术节、端午节、党的生日、体育节、重阳节、冬季长跑、喜迎新年等。学校特设课程的实施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使学校教育走出围墙,走向生活,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实现了教育时空的无限延展。丰富的社会资源均是特设课程实施的课堂。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整个社会中的人都可以成为特设课程实施的参与者。
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开发,在已有课程基础上,升华课程内涵,在课程实践中完善它的规范性,深入挖掘它的育人功能。并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科思想方法、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再下些功夫,从而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四、未来课程建设的思考
1.坚持做好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会从学生“学为生活”的角度出发,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调整生活教育课程内容,让丰富多彩的课程开启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追求理想课堂,关注学生生活成长
努力让有限的课堂不断增值,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成长需求的沃土,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乐园,成为活跃思维与升华情感的地方,让孩子们的掌声、笑声、辩论声充盈整个课堂,这才是我们对理想课堂的不懈追求。
3.完善综合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形成多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希望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新机遇、新挑战,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坚信,只要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一定会走进新课程,开创新境界,结出新硕果。我们愿意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精彩奠基。
参考文献:
[1]王冬侠.生活即教育,玩乐促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思考[J].才智,2017(23):73.
[2]倪苏昱.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小先生岗位管理”微活动课程的方法与成效[J].好家长,2018(42):93.
[3]佚名.例谈“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