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红色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17景智雄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4期
关键词:延安红色校园

景智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进校园,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陕西省延安育才學校依托革命圣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结合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教育、切合学生实际的红色教育之路,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奠定了基础。

延安育才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延安保育小学”,是一所诞生在党的怀抱、成长在革命熔炉中的历史名校。建校以来,学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学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充分利用延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

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校史文化,精心设计,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着红色之光,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红色之魂。

一是精心打造校园主题雕塑。学校“成长”主题雕塑的打造,寓意着学生们在红色火炬的照耀下,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二是努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学校在教学楼的醒目位置,镶嵌了毛主席当年为学校题的词——“为教育中华民族的新后代而努力”,并将其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同时,秉承“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宣传展板、文化橱窗、楼梯走廊的每个墙面,将延安精神、红色故事物化到墙上,寓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营造了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红色称号命名活动。学校把班级招牌统一设计为红色的五角星,并以“红”字开头命名,如“红五(1)班”等。而且还把宣传提示牌设计为红色的五角星形状,把校园的常青树命名为理想树、奋进树、成才树等。为了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学校积极开展“周恩来班”“雷锋班”“刘志丹大队”“谢子长中队”等创建活动,在全校形成了“比学赶帮、追赶超越”的浓厚氛围。

二、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

课堂是推进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红色资源,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有机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一是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学校把班主任作为推动红色教育的有力抓手,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晨会、夕会、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文化教育(简称“三大教育”),教育他们弘扬延安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二是发挥学科渗透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唱红色革命歌曲;在美术教学中,弘扬剪纸等优秀传统文化……使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切实加强红色文化课题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红色教育的理论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积极申报省、市级规划课题——“红色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学校将教育成果汇编成了二十多本书,如“教学论文集”“陕北剪纸集”“红色故事集”等,加强了红色文化课题的研究。

四是积极研发红色教育校本教材。充分挖掘校内外的红色教育资源,积极研发校本教材,先后编写了《保小校史》《可爱的延安》《我是育才人》等校本教材,并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

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推动红色文化进头脑

教育实践是红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宣讲红色故事。邀请老红军、老战士、老八路、老模范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定期给学生宣讲革命故事,让大家一起缅怀先烈,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二是追寻红色足迹。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局旧址、抗大纪念馆、枣园1938广场等场地,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三是观看红色影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让学生写体会、谈感受,而且积极开展影评征文活动,强化学生的“三大教育”。

四是传唱红色歌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音乐课堂、升旗仪式、主题队会传唱红歌,让歌声弥漫校园,使“人人唱经典、红歌传校园”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是诵读红色书籍。充分利用网络及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的红色教育读本,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

六是缅怀革命英烈。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四八”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七是拍摄红色电影。师生自导自演了红色微电影《无名小英雄》《半夜鸡叫》《红色小战士》《小红军北上》《鸡毛信》并在延安电视台实况播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实地拍摄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革命战士在艰苦岁月里学习、生活和战斗的情景,产生了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八是编写红色教材。学校依托校史资源,组织人员编制《延安岁月》《我是育才人》等以红色教育为题材的校本教材,使红色文化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

九是表演红色剧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本剧的展演活动,如师生编创的大型历史情景剧《延安岁月》先后在延安电视台播出和延安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凤凰广场等地演出。后来,该剧又由学校和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重新联合录制,并在央视少儿频道实况播出,受到了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十是宣讲延安故事。学校成立了400人的“小小讲解员”社团,利用节假日,组织讲解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革命旧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延安故事。学生们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奖励百余项。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延安红色校园
延安的故事
红色在哪里?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追忆红色浪漫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