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公平发展观指导下的宏志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拓展
2019-09-17熊劲
熊劲
一、宏志教育的创建与发展背景
宏志教育诞生于创建和谐社会的广阔社会背景之下,其创办初衷是解决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帮助贫困生实现人生理想,以学启智,以学扶贫,通过帮助寒门学子考学深造来改变贫困家庭经济困顿的现状。因此,宏志教育不仅承载着普通基础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更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内涵和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北京宏志中学创办十八年来,共招收宏志学生3000余人,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60%以上的学生升入重点大学;有32名优秀宏志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3名学生分别获评全国和北京市“最美孝心少年”,1名学生获评北京市十佳中学生,1名学生获评“感动京郊十大杰出青年”;大批走向社会的宏志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翘楚精英,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大量宏志生的家庭脱离贫困,过上了富裕生活。宏志教育不仅帮助了贫困生,也使贫困家庭提高了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宏志教育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因公平、高效、担当而成为基础教育战线上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二、新时代教育公平发展观指导下的
宏志教育理论
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要矛盾界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作出的判断。党的十九大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事关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判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人们希望得到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强调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新时代则更加注重人们对教育、法治、民主、公平、正义等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自身发展、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1]”。
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人们以低层次的需求为主;社会产品富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随之产生;而对于最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要”,马克思称之为“人的自由发展”,习近平称之为“获得自身发展、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这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发展观”在当代的新发展、新贡献。
新时代的宏志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在教育公平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拓展。对于宏志教育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注重教育公平的实现,维护的是公平正义的教育秩序;新时代则要服务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社会的总目标,转向协调处理教育对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存在的矛盾。初级阶段解决的是“人穷”的孩子上不起学的问题,新时代要解决的是“志穷”的孩子上不好学的问题。初级阶段的宏志教育局限于学校教育,希望通过升学改变孩子的前途,进而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新时代的宏志教育则应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使教育对象更好地发挥潜力,学有所教,学有所成,人尽其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八一学校师生时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新时代的宏志教育应改变孤立封闭的教育方式,将原本只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教育转变为惠及全体人民的大教育,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大贡献。
要充分理解教育实践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谓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就教育事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来说的,教育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同教育结构层次(如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不同群体(如不同性别的教师、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和不同教育机制(如学校管理改革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差距、差异等;所谓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从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特别是教育发展的质量来说的,当前阶段主要表现为公共資源(如图书馆)、公共服务(如互联网在线教育)供给的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此,新时代的宏志教育应致力于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情况明显滞后;和城市教育发展相比,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尽如人意。2017年之前,全国已有1824个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约占全国总数的2/3,换言之,还有1/3的县没有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已经通过评估的县区在对教育发展指标的实际把控上仍然存在区域之间的差距,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没有城市和东部地区要求高。这种差别造成了我国教育发展中的短板,新时代的宏志教育要补好这个短板。宏志教育除了要全面更新内在机制、提升自身质量,还要承载如何在贫困地区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任务。“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智”“治愚”是宏志教育补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实现教育充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新时代的宏志教育应利用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向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地方实行倾斜政策,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办出自己的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层次的教育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高水平普及,巩固率达到93.4%,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6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但是,高中教育仍是我国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瓶颈。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劳动力的素养。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的宏志教育能有效推进基础教育事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结构系统的整体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