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当代阐释

2019-09-17吴越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乐歌艺术歌曲学堂

吴越

【摘 要】艺术歌曲是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随着近代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艺术歌曲开始在中国起步。这种艺术形式主要以传教士方式、基督教文化方式和学堂乐歌方式传入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词曲作家,使中国的艺术歌曲从萌芽并起步到成熟,大量经典作品至今被传唱,影响着无数声乐教育者和演唱者,其创作时代与创作思想一直被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1920-1939;中国艺术歌曲;当代阐释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47-01

中国艺术歌曲始于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见证,许多外国歌曲通过学堂乐歌传到中国,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声乐艺术。早期学堂乐歌根据民歌填词的如《茉莉花》《梳妆台》《凤阳花鼓》等。后来逐渐出现音乐文化在表现形式上“西体中用”现象,因此,中国艺术歌曲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萌芽和民族探索时期,代表曲目有《送别》《问》《叫我如何不想他》等。其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萧友梅等,他们为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发展繁荣奠定了创作基础。

一、时代性、科学性的创作方法为艺术歌曲的完美表达提供可能

这一时期的词曲作者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策划和实践者,大都海外留学,这些具有极高文化涵养并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的知识分子将美学观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利用艺术歌曲表达其美学思想。从他们的创作可以发现,他们大多选择的歌词仿效德奥艺术歌曲形式,采用我国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表现内容则多为传统文人的精神情怀,当然也有现代知识分子向往自由、个性和的人文精神。例如黄自的《思乡》(1932),他善于用音乐刻画意境,丰富的内心激情对旋律与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在伴奏织体上借鉴了舒曼的写作手法,充分利用前奏、间奏、尾声的伴奏效果表达意犹未尽的思想感情。全曲高潮音g2经过速度与力度的双重推进将那种隐忍的、难耐的、欲语还羞的思乡之情表达出來。承载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无限深情,更是体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创作力与音乐结构力的理解,表现出了黄自对歌曲创作独特的音乐理解与鲜明的创作特征。这首作品结构非常精密,西方作曲手法娴熟,不仅是当时艺术歌曲里程碑式作品,也是后世学习与研究的经典榜样。

二、“格调清新,意境隽永”的钢琴伴奏为艺术歌曲演唱提供完美的背景支撑

艺术思想性高、旋律优美、语言动人、易于表演与演唱是这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显著特点。比如陈田鹤的《春归何处》(1931),以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谱写而成,当时作者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读大学二年级,此曲表达对春天的丝丝爱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惜春之意。歌曲旋律流畅、含蓄生动、富有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他音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和声织体,领略他的艺术风格,帮助演唱者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本意。这首艺术歌曲为中板( Moderato), 降E 大调为主,柱式和声的伴奏织体将音乐推向高潮,调性通过共同和弦转入了主调属方向的关系小调g 和声小调。作为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声音的力度、柔和度,表达好这首诗词的音乐性和吟诵性,平稳自然的表达出对春天的感受。

这些作品格调清新,形象鲜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犹豫、彷徨不知向何处去的苦闷心情。

三、细腻多样化创作手法介入为艺术歌曲演唱创造更丰富的空间想象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优秀的诗词作家和作曲家加入到艺术创作队伍中,他们结合汉语言特点,注重词义与曲意的结合,同时在曲式、调式调性、和声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通过复杂多变的调性转换表达感情。他们逐渐抛弃了对欧洲音乐创作方式的单纯模仿,把民族审美习惯与西方音乐创作成功经验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开始走向成熟,并具备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赵元任是这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也是微云》作于1926年,最初发表在《新诗歌集》,是艺术短小精致的艺术歌曲作品,委婉细腻的装饰音手法,将人物内心与变化的情绪声声道出。此曲采用单乐段四句体结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平稳流畅,随着歌词情绪的发展,上下起伏,最后形成高潮,情感表达细腻、真挚。

时至今日,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仍是各类音乐院校经典教材,许多也是国际、国家各类声乐比赛必唱曲目,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创作思想。在两年一届的中国声乐金钟奖比赛中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受到广大参赛选手的青睐,如《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思乡》等。这些作品在当代被演唱者融入科学的发声体系——中国唱法与西洋唱法相结合正重放异彩。这些艺术歌曲推动了美声唱法的中国化进程,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中极具经典的代表与宝贵财富。对弘扬中国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与国际间艺术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悦梅,范晓峰.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汪莉.中国经典艺术歌曲1920-194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3]杨孜孜,郑洁,赵丽萍.中国艺术歌曲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4-25.

[4]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乐歌艺术歌曲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寄秋声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