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相和歌探究

2019-09-17陈明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陈明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汉代相和歌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同时,就相和歌的艺术特征和对后世音乐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汉代相和歌对清商乐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而唐代大曲虽与汉代相隔久远,但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与汉代相和大曲都有相似之处,这也说明汉代相和歌对唐代大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相和歌;相和大曲;艺术特征;魏晋相和歌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44-01

一、相和歌的产生

汉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社会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内外贸易都十分发达。汉代文化对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位于今越南中部和北部、朝鲜半岛北部、日本等地或多或少都受汉代文化的影响。

汉代国力的强盛,文化的发达,造就了汉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相和歌”。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歌的原意是对汉代北方地区流行的民间歌曲的通称。在汉代世俗乐歌中,无论是从艺术性、娱乐性、情感内涵方面,还是从诗歌史中的流传与影响来说,“相和歌”都是最富有魅力的一类,对魏晋六朝乃至隋唐诗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相和歌的发展

相和歌早期的演出形式只有清唱,即单人演唱,没有没有乐器伴奏的变现形式,在当时被称作“徒歌”,也可称其为“谣”。《宋书·乐志》说:“汉世街陌歌谣,始皆徒歌。”徒歌在民间是非常流行的,因为它可以随时随地即兴演唱,无拘无束抒发情怀,现在所见的汉画像中,多有这种歌唱形象。

在“徒歌”的基础上进一步發展为加帮腔的形式,当时称为“但歌”。这个阶段是歌唱艺术由个体转向群体的过程。常见的规格是“一人唱,三人和”。这种歌唱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民间劳作时的即兴歌唱,而是经过了民间艺人们精心加工提炼,在当时已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歌再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晋书·乐志》中记载的“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表演形式,此时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相和歌”。此阶段综合吸收继承了前两个阶段歌唱艺术的精华,最突出的特色是在歌唱的基础上加入了管弦乐伴奏,表演形式更加多样。

相和歌具有文化上的多融性与聚合性,发展到最高的形式便出现了融入舞蹈元素的“相和大曲”,是一种有乐器伴奏的歌唱,有器乐伴奏的舞蹈或歌舞,有纯粹的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同时还融入了汉代的杂技、武术、幻术等各种民间艺术,对后世唐代大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相和歌的艺术特征

(一)相和歌调式。据《魏书·乐志》中说,北魏孝明帝拓跋元诩神龟二年(即公元519年)陈仲儒奏云:“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说明相和歌最初只有平、清、瑟三种调。“平”就是现在的“角”,“清”就是现在的“商”,而“瑟”就是现在的“宫”,相对音高为mi、re、do,这被称为“相和三调”。后来至南北朝时期,相和三调被改称为“清商三调”。

(二)相和歌伴奏乐器。乐器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力水平、社会面貌、人们的审美趋向等。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沟通频繁,随之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乐器,打破了汉族乐器演奏固有的方式。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中说道:“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从这段文献不难看出,此时相和歌中使用的乐器也已经和先秦时期常见的“竽瑟之乐”有了本质的区别。以竽和瑟为核心乐器的演奏形式发展至汉初初已经非常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以笙、笛、琵琶为核心乐器的新型乐器组合形式。另外,汉代相和歌属于俗乐,因此在伴奏乐器的使用上也区别于宫廷雅乐钟爱的金石乐器。

四、汉代相和歌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到了魏、晋时期,相和歌仍然很流行,其艺术性也在不断提高,并且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有许多人创作相和歌。如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他有一个习惯,即“登高必赋”,每次创作了新诗,都会被乐工配上管弦乐伴奏,变成音乐作品。曹操不但自己编写了许多相和歌词,而且还让乐工杜夔担任太乐令主持古曲的收集和整理。

曹魏统治者对相和歌的创作及爱好,不仅促进了相和歌的发展,而且对魏晋南北朝主要乐种清商乐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

相和歌始于汉初,从刚开始的清唱,再到后来在清唱的基础上加入和声、乐器和舞蹈形成“相和大曲”,汉代相和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初期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相和歌的伴奏乐器在演奏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它使相和歌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使音乐听起来更加完整。相和歌的发展对后世的音乐,其中包括清商乐和唐代大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对汉代相和歌不断进行改编和加工,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这件中华传统音乐中的瑰宝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