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经典的再现

2019-09-17王一宸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李斯特

王一宸

【摘 要】李斯特认真解析贝多芬交响作品,根据贝多芬交响乐音乐创作的内涵和理念,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加入到音乐中,又根据钢琴的器乐特点及他高超的演奏技术和改编手法,把贝多芬的交响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使贝多芬交响乐及钢琴交响化被人们以另一种方式了解。本文通过对李斯特钢琴改编贝多芬交响曲,探究了解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李斯特通过对贝多芬交响曲的改创对于个人之后交响曲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并简要阐述了李斯特改编交响曲的钢琴创作特色以及钢琴演奏的交响化。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演奏技巧;李斯特;贝多芬交响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35-02

Franz Liszt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一位大师。他一生将大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改创为钢琴乐曲,从数量上看,钢琴改编曲占据了他所有钢琴作品数量的一半还要多。李斯特以其对不同作品独特的领悟解析能力以及高超的演奏技术手法使得这些钢琴改编作品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李斯特其他的钢琴作品。

将一部乐器种类繁多、配器法应用丰富、多声部的交响作品改编成仅用两只手就在钢琴上独奏出来的作品,李斯特将自己高超的炫技性演奏技巧技术和深厚的作曲功底融入其中。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通过对李斯特钢琴改编贝多芬交响曲,不仅要探究了解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还要了解李斯特通过对贝多芬交响曲的改创对于个人之后交响曲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一、李斯特改编贝多芬交响曲的背景、时间和经历

十八世纪末,全新的思想开始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并发展。浪漫主义的发展,强调的是个人情感的展现,追求自由个性化的艺术效果,打破古典主义的按规定进行创作。从文学领域来看,新的思潮注重凸显出个性和自由,打破传统。

十九世纪开始,浪漫主義美学渗透到音乐领域,使得钢琴音乐蓬勃发展,音乐会的频繁举办以及大量的钢琴家的诞生,推动着钢琴制造业有了很高的发展,相辅相成,钢琴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也为钢琴演奏家及作曲家创作并演奏出技术性更为高超、结构更复杂的钢琴作品提供可能,出现了许多新的乐曲形式和体裁风格,钢琴对不同形式作品的改编曲和一些为人喜爱的即兴歌曲都成为贵族家庭聚会和音乐沙龙受欢迎的一种形式。

1822年至1823年,当时还是个少年的李斯特跟随车尔尼学习钢琴,车尔尼首先将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介绍给了李斯特,这是李斯特最早接触贝多芬的作品,贝多芬的优秀作品深深吸引了李斯特,他热爱贝多芬热情、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这些优秀的作品精神深深烙在了少年李斯特的脑海中。

1836年,巴黎的一场公众音乐会上李斯特演出了对演奏技巧要求极高,要领会它那既深遼又宏大的内涵更是困难的,而且当时认为是根本无法演奏的贝多芬完成于1818年的《第二十九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伴随着对贝多芬作品的敬仰崇拜和热爱,1836年,李斯特开始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改编,他认真解析贝多芬交响作品,在尊重贝多芬交响乐音乐创作的精神内涵和编曲理念为基础的同时,加入自己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至1839年,他完成了对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以及《第三“英雄”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的改编,1843年在维也纳,《田园交响曲》改编版本首次公之于众。

李斯特对于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钢琴改编断断续续花费了三十年的心血。1862年后李斯特在罗马郊外一个小礼拜堂的小屋中刻苦钻研宗教音乐创作,重审和修改了之前对贝多芬三首交响曲改编版,并开始了对贝多芬其他几首交响曲的改编。对贝多芬交响曲进行改编,这项庞大的改编工程直到1865年全部完成。

二、李斯特改编贝多芬交响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分析

交响曲的创作是集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四组乐器而成,乐器数量和种类繁多,每组乐器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和特点,音色饱满和丰富。而改编成钢琴极难展现出交响乐的恢弘气势。如何展现交响乐恢宏浑厚的气势成为李斯特对贝多芬交响乐进行钢琴改编时的最大挑战。

李斯特作为作曲家和演奏家,他精通作曲形式并具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他改编作品时完全不遵循常规改编乐曲的方法,尊重贝多芬交响乐音乐创作的内涵和理念,在不改变原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和声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交响乐丰富的配器及音响效果在键盘上进行还原。李斯特高超的弹奏技艺与融入自己的创作特色的改编,最大化使贝多芬交响曲在钢琴上保留、展现出交响乐的丰富音响,充分表现钢琴的交响化。李斯特为使仅在钢琴独奏乐器上演奏的改编曲能有与配器十分丰富的交响乐有相接近的音响效果,他十分关注如何在键盘上对交响曲的纵向织体进行重新组排。

浏览完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总谱和李斯特改编的钢琴独奏谱,我们发现,李斯特在尊重原作的和声调式基础上,擅长运用八度的柱式和弦、基础的音阶式跑动(三度、六度或八度音程构成的华彩乐段,表现出钢琴琴键上不同音区的不同色彩,摒弃了单一的音色,使钢琴的音色更加的丰富多变)和具有高超炫技的轮指技法(不同手指再痛一个键上或者同一个音上相继反复的弹奏,来表现拨弦乐器具有活泼歌唱性和舞蹈性的音响效果),综合来丰富钢琴的音响效果。

以下例为八度的柱式和弦简述。

谱例1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第50-65小节。十几把小提琴同时强奏时,音色饱满气势恢宏热情而奔放,同时弱奏时,音色纤细柔和,具有丰富的穿透力和表现力。弦乐的音色统一,音域宽广,在管弦乐队的音乐内容表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谱例1中主要音乐旋律由弦乐表现,整体音乐情绪由小提琴和中提琴以相同的节奏音型不断模进发展,一次次的ff推向高潮。木管乐组、圆号和大提琴、低音提琴长音保持,为第一小提琴的旋律声部提供和声的支撑,音乐的基本节奏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八分音符双音把握。

李斯特在改编时,创作了两种演奏版本,一种是以右手八度纯音加上踏板和手腕的力量转移连贯演奏出旋律声部,才能模仿出弦乐组的连贯性;另一种是在原作和声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对内部织体重新組合,运用八度柱式和弦技巧再现交响乐浑厚恢宏的音响效果。两种版本相比而言,第一种演奏表现的旋律清晰;第二种对手指独立性要求更高,织体更加丰富。

三、李斯特改编贝多芬交响曲对其之后的影响

李斯特改编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为钢琴独奏曲不仅是对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和研究,也是他领悟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中隐含着的贝多芬精神内涵最好的方式。李斯特完全不遵循常规的乐曲改编方法,尽可能通过钢琴琴键充分重现原作精神的改编曲,将贝多芬作品中的灵魂内涵、情感表达、力量表现渗透在改编钢琴独奏作品中。他甚至从文学、宗教、哲学的范围并从中吸取创作音乐的灵感,去追求交响化的创作风格。受贝多芬影响,他所创作的作品气势恢宏,热情奔放并且充满征服欲。

从创作上看,李斯特通过在对声部的重新调整和处理以及运用高超而又特殊的演奏技法模仿交响乐中各类乐器的音色,使得改编曲在钢琴这件独奏乐器上的演奏更为“交响化”。合理利用钢琴音区高低上的变化和音乐特色,进而呈现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组之间清晰地层次变化和丰富的音色效果。演奏上看,李斯特深度挖掘钢琴的表现力,创新弹奏技巧,运用很多高超的演奏技巧,更丰富钢琴独奏曲的音乐层次,使其更具有交响特点。

李斯特之后创作愈加追求创新化和个性化,因个人创作手法的日益成熟,创作也愈加自由,摆脱了传统的思想束缚以及古典主义严谨的创作结构,注重个人情感和情绪以及作品内容的自由表达,开始大胆运用传统禁忌的音程和弦平行进行的创作手法;不协和音程的大量运用;探索并运用大量持续音作为旋律背景,来烘托渲染气氛,表现交响化效果;创作的不同旋律主题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动机展开发展、即兴演奏而来,再用这些动机组成,以追求个性化旋律的发展。诸多因素我们可以发现,李斯特后期作品开始有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雏形。

四、结语

李斯特钢琴改编贝多芬交响曲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这九首交响曲的完整改编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他继承了贝多芬创作作品的风格特征以及思想内涵,并他独有的高超炫技演奏纯技巧性的钢琴演奏技术为基础,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

在发展钢琴演奏技巧方面,他毕生都在创新,大量运用八度柱式和弦、音阶跑动和轮指技法等,丰富旋律线条,增加背景伴奏效果,使音色更具有层次感,音响效果更为浑厚,以在听众中引起轰动。

李斯特对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的钢琴改编,充分显示了他对于再创造交响乐运用到钢琴独奏中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玲.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李尚轩.论李斯特钢琴改编贝多芬交响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宋姝.浪漫主义时期的“柔”与“刚”肖邦、李斯特钢琴音乐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5月

[4]李璐.论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D].河南大学,2016.

[5]王昕.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8.

[6]安晓阳.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的特点辽宁教有行政学院学报[J].2005,4(9).

[7]张佳.浅议钢琴大家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风格[J].大家,2010,27(6).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李斯特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保持肃静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