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演出之内核:文化、生态和效益
2019-09-17李笑仪
李笑仪
【摘 要】实景演出是依托自然景观以歌舞艺术手段展现民俗和文化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知名度,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实景演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也逐渐遇到诸多经营困境。本文选取云南大理的《希夷之大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景演出背景和发展状况,分析实景演出的内核,对其转型和创新作出思考。
【关键词】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15-02
实景演出以真实的山水为舞台,以当地民俗与特色文化为内容,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它不仅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创新,也是艺术与市场、人与自然的结合。2004年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问世并获得成功,掀起实景演出的热潮。文化、生态和效益作为其内核,是实景演出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实景演出没有妥善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投入巨大资金却没有良好的效果。
2010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希夷之大理》,投资高达3.5亿,旨在传播云南大理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大理旅游新名片。可自正式演出以来,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反而遭受许多质疑和批判。今天,笔者就以云南大理实景演出项目《希夷之大理》为例略作阐述。
一、《希夷之大理》现状和特点
《道德经》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夷”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从名称来看就定位于实景演出的高端。演出的故事源于大理白族民间神话“望夫云”,讲述了一个樵夫和南诏公主的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玄幻色彩。演出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苍山洱海为背景,展现大理独特而闻名的“风花雪月”之美。据报道,《希夷之大理》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实景演出,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结合国内优秀制作团队,经过三年精心筹划打造出的一台具有亚洲一流水平的大型梦幻神话剧。
舞台搭建大理古城北门水库,总面积两千余亩,设有五千个坐席,二十余个立体表演平台;面积和复杂程度在当时可称亚洲之最,甚至超出了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舞台。在表演形式上,该实景演出融合了少数民族歌舞、京剧、现代舞、杂技等元素;并在实景舞台基础上,以灯光影像为辅助,动静结合,融合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被制作方定位为“奇幻神话剧”。由音乐大师久石让担任音乐总监,聚集中日优秀的音乐团队,在保留云南民族音乐基础上,融合中国古典音乐元素,以其细腻悠长的曲调呈现出丰富美妙的意境。舞蹈、音乐、舞台、实景等的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的盛宴。
但这么一出大制作、高投入,承载着巨大希望和社会责任的实景演出,在 2010年正式亮相后饱受质疑和争论,演出收入入不敷出,直到2017年由于种种原因暂停演出。
二、从《希夷之大理》看实景演出存在的问题
(一)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创新性关系。如何处理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进行艺术的创新是实景演出考虑的首要问题。《希夷之大理》首先在名称上就力求高雅玄妙,但也会导致观众不易理解和接受。其次,实景演出一般适宜主题宏大的故事题材,而“望夫云”是一个民间爱情故事,情节上难以承担规模庞大的实景演出。第三,《希夷之大理》选题“望夫云”在当地家喻户晓,但作为旅游文化产业演出项目,许多游客从没听过这个传说,对当地民俗文化缺少了解。第四,《希夷之大理》力图展示和传播大理独特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用人文和艺术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但融合了过多的表达形式,反而弱化了本土民族文化,丰富却让人觉得抓不住重点。例如太多的京剧和现代舞蹈、音乐元素,导致原生态民族的艺术文化处于次要地位;尽管其主题更偏向中国古典文化和国际化,是很自信和大胆的突破,但形成了本地人看不明白,外地游客看不懂的尬尴境地。要扎根好本民族文化,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需考虑文化传承性和受众群体接受性。
(二)生态和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景演出以山水为舞台,在展现当地自然之美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希夷之大理》在亮相时最大的质疑就是环境问题。实景舞台搭建在大理古城附近的水库,农田土地大量占用、水资源污染是第一个环境问题;舞台地处人群居住密集地,晚上表演的音乐和灯光设施等对大理周边建筑保护、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重复的演出则持续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此外,演出舞台由于露天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维护,加之大理的气候早晚温差大,旅游旺季雨水多,游客观看实景演出受气候制约如何解决等也是难题。实景演出如何将演出与当地环境结合,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不解决,实景演出走不远。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的关系。实景演出对场地选址、修建和安全性要求较大,因此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为了到达舞台效果,需要运用到许多艺术产品、高科技技术;大型演出需要大量演员和工作人员;作为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背后的创作团队不仅需要融合舞蹈、表演、音乐等方面,还要拥有优秀而专业化的水平。《希夷之大理》前期制作耗资巨大,后期也需要很大资金的支持,给当地政府带来一定压力;但在吸引游客、带动相关产业方面如今看来与预期有很大差距。另外,我们不能将其作为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要做好对当地市场和文化特色的把握,如何用实景演出拉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和发展,提升当地知名度,带来社会效益也十分重要。
三、民族文化与实景演出的转型创新
(一)做好本土化的同时推陈出新。要做好本土文化的把握,找到文化与自然的独特吸引力,而不是一味照搬模仿;我们的许多民俗文化在今天面临机遇与挑战,“民俗文化也会随着历史浪潮,逐渐消磨在记忆之中”,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实景演出给民俗文化传承和创新带来了新出路,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创新本土文化;找准当地文化产业的定位,用实景演出展现和传播当地山水自然、民俗文化;同时,寻找当地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文化。
(二)树立生态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山水实景与实景演出是相互促进和联系的,实景演出由于自身特点对自然环境有较高要求,同时也会对其造成破坏。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自然山水作为一个“工具”,在实景演出中,让作品具有生态性。而要想在自然与艺术中 “天人合一”,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做好环境的保护措施,及时解决实景演出带来的环境问题,做到艺术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产业运作和市场的规划,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实景演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实景舞台剧,它对文化和相关产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一些聚集民族文化、文物古迹和自然资源的地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将实景演出带入当地产业链中,完善产业设施建设,各产业之间相互支持和作用,共同带动发展。同时要做好市场的合理定位,满足当地文化发展需要和游客需求,提升吸引力,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实景演出文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实景演出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当地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三个内核的关系和协调发展。通过创新实景演出,在实景演出中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谐生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彬.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没落——观《百鸟朝凤》有感[J].文学评论,2018(30).
[2]白丽君,田晓东.基于生态美学的生态公共艺术研究[J].美学教育研究,2018(22).
[3]陆红红.浅析乡村文化发展之路——石头寨村调研有感[J].青年文學家,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