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学习有意义又有意思

2019-09-17季昌梅潘胜

江苏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

季昌梅 潘胜

【摘 要】“童话数学”倡导把童话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认为用童话装点的数学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童话中的问题解决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可以以复述、改编或创编作为不同时期引导学生练习的标准,从而使数学学习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童话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像逛童话乐园一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都将水到渠成。

【关键词】童话数学;数学学习;有意思;有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1-0040-04

【作者简介】1.季昌梅,江苏省灌云县朝阳实验小学(江苏灌云,222200)教师,高级教师,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骨干教师;2.潘胜,江苏省灌云县白蚬中心小学(江苏灌云,222206)副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港城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小学数学教学应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以童话和数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一、现状:没意思的数学学习仍然存在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常常更加关注教什么、怎么教,但对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架构没有深入的认知;一些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意愿定位教学内容,而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架构学习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

(二)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不断消磨学生的兴趣

一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从而导致“情境生涩”或“情境虚假”,缺乏新鲜感,致使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课堂也难有生气;一些教师教学时仍然坚持机械的教学模式,而忽视课堂的整体性,为了练习而练习,致使学生获得的只是纸上谈兵的解题(考试)能力,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童话数学”的三级范式

“童话数学”以童话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智力发展推动童话故事情节的延伸,以童话故事情节的延伸进一步推动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童话(有意思)与数学(有意义)的共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我们建构了“童话数学”的三级范式:

(一)低年级:童话导入—引导探究—复述巩固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以童话故事导入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并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说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

(二)中年级:童话导入—合作探究—改编运用

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萌芽,但对故事仍然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尝试探索、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通過改编故事情节或续写故事,引导学生说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促使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高年级:童话导入—演绎探究—创编应用

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所发展,但对故事仍然比较青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尝试探索、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并在交流中演绎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说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使抽象的数学思维形象化,然后通过创编故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他们从数学学习走向数学应用。

三、践行:用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表达有意义的数学知识

用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表达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童话数学”倡导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或创编童话故事,并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五上《约分》一课为例,谈一谈“童话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童话数学”——凸显有意思的数学学习

1.“童话数学”让情境变得有意思。

要把数学课演绎成生动活泼的童话剧,创设情境时就应一以贯之,而不是蜻蜓点水或游离于数学知识以外。以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作为情境,更贴近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始,以学生熟悉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为背景创设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不禁猜测:喜羊羊和灰太狼与这节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而揭示小羊也在学习数学,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好奇:它们会学习什么内容?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小羊与灰太狼之间又有怎样的惊险奇遇?它们是怎样化解的?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童话数学”让探究变得有意思。

“童话数学”的理念契合情境教育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教育理论,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方式。作为教学理念,它强调“生本”,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方式,它通过讲述、演绎、改编或续写等方式架设起课堂学习的结构。

(1)讲述事件:有意思地呈现问题

“童话数学”主张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一个问题情境或表述一种数学现象,也可以是讲述一个结果、设置一个悬念,有意思地呈现要探究的问题,以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来龙去脉的积极性。本课以“大象老师把一盒青草饼干的分别奖励给课堂上表现最棒的三个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入,讲述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的选择和喜羊羊“三份都一样多”的说法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呈现“你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相等吗?”这一问题。这样的问题呈现方式让学生觉得有意思,自然乐于投入探究活动。

(2)演绎情节:有意思地展现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演绎主要用于探究新知时或学生的见解出现分歧时,学生通过推理或讨论交流再现或还原故事情节。在“童话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故事角色的扮演者,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探索、演绎的过程。本节课,通过学生演绎喜羊羊展示画图涂色分析的过程,以及小羊们讨论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释的过程,使探究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3)改编故事:有意思地再现结果

改编即在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情境中,针对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通过改编故事情节的方式,达成巩固新知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本节课后,学生通过改编故事——“兔妈妈分胡萝卜”“猴妈妈分桃子”,把几个分数为什么相等讲得通俗易懂,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3.“童话数学”让练习变得有意思。

学生往往对反复的练习不感兴趣。“童话数学”中的练习环节是故事中的一个个关卡,是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每次经历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相关练习,练习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巩固知识最好的方法是经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灰太狼与羊群斗智斗勇的过程就是练兵的好机会。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就是以故事“分辨真假炮弹”为任务驱动进行,学生明确了任务,在判断时比较谨慎,同时激励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为故事情节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很投入,不仅是回答问题的学生,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了,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二)“童话数学”——彰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童话数学”教学仅仅凸显有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数学学习的意义不能丢。“童话数学”就是要用有意思的童话来表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

1.读童话,学数学,彰显自主学习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的依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童话“破译陷阱密码”,明确目标任务——“上面的空格里需要填写的数字就是开关的密码,正确填写所有的数字密码就可以打开机关”,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群策群力,把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过程分析得透彻明了,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演童话,做数学,彰显巩固练习的意义。

在最初学习约分后,有的学生并没有一次就化成最简分数,因而就有了第二次约分,这是对约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巩固,也是在提醒学生——“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这些正是传统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都不一定能起到多少效果。

童话情节“启动机关自毁程序”的演绎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做数学”(即12只小羊分别把不是最简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的过程。因为目标是化成最简分数,就有了“必须启动机关自毁程序”这一任务,学生自觉检查是否已经化成最简分数,并讨论“怎样才能把不是最简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深入认识约分的意义和巩固约分的方法,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意义。

3.编童话,用数学,彰显实践运用的意义。

数学学习不能停留在做数学题上,而是要能够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学生需要经历的过程,要求学生能把这一过程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编写数学童话故事则能很好地实践这一过程。

所以,本课设计的课外作业是:“灰太狼被赶走了,小羊们以一场足球赛来庆祝。在选择比赛选手、开球、传球、进球等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尝试运用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然后讲给家长或好朋友听。”以学生的视角发现所学知识与故事情节的契合点,把实践运用真正落到实处,学生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有兴趣源于有意义且有意思。“童话数学”把童话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倡导用有意思的童话表达有意义的数学,可以使数学课堂更有趣,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參考文献】

[1]刘映娟.童话数学课程,润泽儿童的思维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7):58-59.

[2]朱良才.我们的学生本姓“童”——小学数学童话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2):43-45.

[3]刘明.小学高年级数学童话教学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5(33):84.

注:本文获2018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
浅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浅谈数学学习情感评价的研究方法
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探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