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19-09-17常正强
常正强
摘 要: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让学生学以致用是他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它取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这时教师就需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联系生活,让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运用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情境设置、问题设计、数学活动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小学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而他们的形象思维导致其必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否则对他们而言,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之水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之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还能够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了实现,他们的教学质量也会有着明显的提升。
一、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在脑海中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游戏、故事、多媒体等都属于行之有效的手段。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选择。
例如:在“摸球游戏——可能性”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就运用了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首先笔者准备了一个装满球的盒子,告诉学生:“老师可以猜出你们摸出的球的颜色,你們信不信呢?”学生都表示不信。然后笔者就找了几名学生进行摸球活动,然后猜测他们所摸出球的颜色。“老师猜你们摸的都是白球对不对?”这时学生就反应过来了,他们说:“老师,盒子里一定都是白球!”笔者打开盒子,果然如此。接下来笔者就从盒子里取出几个白球,并装上同等数量的黄球,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老师这次还能猜到你们摸的球的颜色吗?”并进行同样步骤的游戏,由此引出可能性的概念。最后笔者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可能性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数学意识。
二、问题设计的生活化
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目的地引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让学生经常思考和提问“是什么”,更要让学生不断探索到底“为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掀开数学知识的抽象表面,深刻了解到其本质内涵。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他们在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探究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课本教材中布艺兴趣小组给小猴子做背心和裤子的情境,让学生据此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笔者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并在黑板上列出其中最具生活气息的两个问题:(1)做一件背心需要多少米的花布?(2)做一条裤子需要多少米的花布?然后笔者就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就第一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接下来笔者就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共同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法则。最后笔者让学生就这个法则去解决第二个问题,以此来验证他们是否能将知识进行运用。
三、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仅仅只是理论上的,教师必须要帮助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在一起,而实践活动就是沟通的桥梁所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运用。
例如:在学习了“完美的图形——圆”之后,学生对于圆的定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也有所掌握。这时笔者就让学生去进行数学实践,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笔者并没有规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而是让学生自主去寻找生活中能够用该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然后笔者让学生将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想。为了让学生更具动力,笔者还设置了奖惩制度,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表现不好的学生则进行惩罚。这样一来,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被调动起来,他们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应该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他们除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举办生活化的活动外,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究,从而寻求到更多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远能.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71.
[2]张静华.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