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19-09-17张克英
张克英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从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高效学习体系。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强交流和互动,在这样的良好互动中实现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对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数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以新思想、新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以积极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语文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培养。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要在师生关系上下功夫,拉近师生距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存有的問题
(一)课堂小组讨论效率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由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但是使用此类教学方法的很多教师发现整体的教学不甚理想。譬如,在教学中部分小组中仅有几个成员参与,小组长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充当听众,不发言也不进行补充;很多小组在发言过程中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没有重点的东拉西扯,不但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而且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甚至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扰乱课堂秩序,将原本井井有条的课堂变得一团糟。热闹背后存在更多的放任、随意和低效现象[1]。
(二)学生朗读效率偏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之际,教师先要教会学生朗读,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素质。通过朗读的方式能深化学生的能力,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阅读意识,使学生在理解文字相关内容的时候,对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会有以下问题出现:第一,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目的性不够鲜明,教师将学生想要阅读的内容阅读出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好适度的指导,阅读完成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进而使得学生仅被教师驱赶阅读,导致学生没有心情进行阅读,没有感觉进行阅读。第二,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譬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小金花跺脚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在朗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会快速进行朗读。其实这句话能更真切体现出小金花内心的沉痛感,也能在一字一句的低沉阅读中,感受到字字有声音,声声有感情,这样会让整个声音的感染力更好,进而学生才能在轻重缓急的阅读中更好把握分寸,若是分寸出现偏差会出现一重一缓的阅读方式,听众在听的时候心也随之起伏变化,带来不良的朗读体验。另外,阅读过程中长句子的朗读需要做好换气或者停顿,需要教师在做出规范的时候进行细节指导,形成较好的朗读体验。第三,朗读的时候由于时间较短,朗读练习也会出现来去匆匆的状况,在朗读的时候犹如雁掠过,会产生“雁过无痕”之感[2]。
(三)师生交流互动少
由于课堂时间较短,教师只能用40分钟进行课程知识内容的讲授,所以在没有多余时间与学生开展互动的情况下,教师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要做好课堂掌控,尽量为学生创设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师使用此类教学方式能更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参与积极性,让一些没有真正融入课堂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获得提升,继而让这部分学生作为听众存在课堂中。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好动,对于任何事情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若不能抓住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将很难为学生讲透知识点,学生难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多加重视。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深入挖掘,科学展示
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挖掘,熟悉语文教材特性和知识点的最佳应用方式。语文是我国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基础性学科。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语文知识包含了思想、德育和美育等多方面教学内容,但语文核心素养的特性只能是“语”和“文”。其中“语”所指的是口头语言,而文则对应书面语言。因此,语言才是语文当中的根本性内容,才是文化的根基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便是学习文化的过程。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主流思想,能够更好地体验民族精神。因此,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以文字为切入点,对语文的特殊性进行强调,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并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汲取语言知识的精华,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审美进行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以此为基础将语文特性充分展示出来,更好地吸引学生投入到高质量教学当中[3]。
(二)增强学生全面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能够在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当中的故事进行品读,体会田忌的垂头丧气,以及孙膑在比赛前的胸有成竹,还有齐威王得意的心情。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词汇灵活运用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内容进行分析后开展集体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提示语的恰当使用能够非常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还有的学生注意到了提示语的重要性,认为在写作当中应当适当地应用提示语来装点文章,提高文章真实性。另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情感的体会,要合理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文字当中的情感,抓住文章当中的语言和文字,认真推敲并实现有效鉴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要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品位文学,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得到思绪的飞跃。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教学内容集中到对文字的解说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春风又绿江南岸”,增强课堂教学的语文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进行锻炼[4]。
(四)创设良好的环境,展开高效实践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开展交际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交际锻炼语文应用能力。例如,可以开展直接性交流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对话营造出良好的交际环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积极贯彻生本理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展开积极交流,与學生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只有师生平等,才能够使学生不再惧怕与教师交流,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开展交流。学生对于教师和教材文本所具有的畏惧之心将会影响交流,同时也会使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难以快速解决。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展开积极地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减少师生间的隔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最好的环境,要让学生在这样的良好学习氛围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要注重自身与文本间的对话,紧密联系文本内容,深入开展对文本的解读,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文本[5]。
(五)利用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需要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由于知识与活动之间会形成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创造个性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内化和发展。初期创造个性的建立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状况,通过对意向、好奇等活动对象之间的结合,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有体验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学生会在此过程中感受克服困难的喜悦之情。教学活动中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意识,需要重视师生间的合作和交流活动。譬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授《家》这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家,这种问题层出不穷,不同学生对家的感悟不同,有的学生为证明太阳系是八大行星的家,会在课堂上很活跃地将《宇宙之谜》的书和光盘都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先要求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进行自己创造和想象能力的表达,然后将学生的各类作品展示在展览板上面,给学生拟定一个小主题,既班级是我家,鼓励学生从家的角度和范畴思考所在班级的状况,了解班级内学生的想法和个性,进而深度探究知识的内涵性,使学生对话题有更强烈的敏感度。语文来源于生活,而且还处处体现着生活,教师应在教学中将生活与语文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此同时,各种包装袋、广告牌、商店名等都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汉字资源,学生也能在观看的时候进行学习,了解语文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特别是一些广告语在用词方面很是精炼,创意者有着较强的文字功底,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揣摩,进而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同类知识内容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6]。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要做到以生为本,在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完善,进而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尽量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耿丽英.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31-32.
[2]朱素林.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外语文,2014(24):119-120.
[3]张碧海.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27-128.
[4]高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9):156-167.
[5]王正芳.新课改下怎样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华少年,2017(33):107-108.
[6]唐松.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