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7张萍

新课程·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张萍

摘 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当下的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还能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讨论,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

在语文的教学当中融入传统文化主要靠的是渗透的方法,通过教学的引导和实施帮助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接轨。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实践性,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更为突出,在语文科目上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还要对传统文化起到传承作用,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继承者。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1.教師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加之升学和各种考试评比的压力,也造成教师没有过多精力来研究传统文化。授课时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大纲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安排学生背诵古诗词和文言文,学生没有在背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古诗词和文言文,同时也没在此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感到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并丧失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别说对书中的文化经典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整合了。

2.信息化时代,喧嚣的闹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学生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经典文化,而且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完全形成,此时面对外界扑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吸取和整合。所以要想真正做到修身养性、立德树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就非常重要了。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强的功利性。文言文及古诗词是语文学科重要的一部分,分值很重,学生因为学业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只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而在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过程中通常会借助工具书来掌握答题技巧,却对晦涩难懂的中心思想加以忽略,没有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就领悟不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了。除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功利性外,学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惰性,古诗词和文言文是语文中的难点,学生不想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上,很多学生会在课外借助工具书、网络来完成作业,帮助自己解决难以理解和回答的问题,没有对古诗词和文言文产生自己真正的见解和看法,没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也就体会不到文章中的深刻情感。过多地借助工具书和网络也造成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和惰性,加之学生年纪小,还未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所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底蕴未能吸收,没有产生相应的情感。

二、促进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1.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不仅是帮助学生将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回馈于社会做出贡献,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的一种方法[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信息的涵盖面越来越广,想要凸显自己的社会价值,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理念,掌握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实现,而这些在语文教学中均是重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针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培养和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在学生具有社会价值的同时提高个人价值的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价值和品格的教育,相较于学生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培养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智慧,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个人价值。

3.帮助老师转变观念

很多老师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主宰着课程和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均是正确和不容置疑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学生凸显个人价值,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有助于改变老师在教学上的刻板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帮助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对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各校领导要加强重视,深刻认识到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要自上而下地实施,作为各校领导,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将新的教学理念注入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组织相应的教师会议并进行相应的文化宣传,使传统文化知识更好、更快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改变教学方式

针对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老师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调整。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从知识上的生活化、问题上的解决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和老师可以站在同等位置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更好地展开语文教学。

3.老师注重改变个人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在语文学科上富有魅力,才能让学生将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对知识的新奇和兴趣。所以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需要老师做到在语言上生动幽默,在内容上新奇有趣等,帮助学生轻松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4.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编排而成的,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都体现了文学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质与美的完美结合、统一兼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都是选自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经典之作。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文中每篇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要不断进行深入挖掘,将授课的重心向传统文化观念、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学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方向上转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每篇文章所包含的文化特质,从文章中探索更深层次的中心思想、中国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民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5.充分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背诵诗人的诗篇,诵读作家的文章,首先要了解作者本人以及作者本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篇诗词或者文章。文学作品在解读前,首要的就是先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创作前的背景、前提、写作时的生命历程。因为每一篇文学作品的问世、形成都与作者本人的生命历程及其生活密不可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学作品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流露出的獨特的思想感情。

比如教师在讲解李白的古诗前,就要提前让学生对李白的一生有所了解,了解他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及各个时期的情感变化,在什么样的时期什么样的情感状态下创作了这首古诗。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因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分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揭露和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和腐败,又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李白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作者本人及其一生遭遇,才能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6.老师积极与家长展开交流

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家长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也至关重要,并具有一定的责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家长建立亲近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展开相关活动,以促进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以及家长与老师的关系[2]。例如展开相应的亲子活动,老师可以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学习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受到家长的影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3]。同时学校在组织校庆活动的时候,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设置相应游戏,让家长和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学校还可以针对阅读采取措施,让图书馆的权限更加开放,扩大到家长层面,在图书馆中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让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加便捷和有效。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的分析,相应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能力和品格上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通过教学手段的实施,有效帮助学生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促进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发展,让学生能掌握涵盖更广、文化层面更高的知识。将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原.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30.

[2]陈晔.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78.

[3]王超琼.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8(4):57.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