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产业贸易政策的合理选择及其调整研究

2019-09-17贺青青

对外经贸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对策

贺青青

摘要:新形势下将对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产生长远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合理选择和调整我国产业贸易政策。在研究贸易政策选择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建立贸易政策干预指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变迁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贸易政策的倾向是对初级产品鼓励进口,对工业制成品长期是鼓励出口,而对于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是鼓励进口与出口并重。我国应依托国内市场调整主动扩大进口贸易,同时注重制造业技术创新,以应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现高端制造业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贸易政策;产业结构;产业高端化;对策

Abstract: We are urged to choose or adjust our industrial and trade policy, for the beyond containment strategy tabled by Occident will have a prolong and adverse effect on our high-end product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e that trade policy had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troduces an index for trade policy interferenc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shows that the primary products import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ducts exports were encourag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ferences of Chinas trade policy, while imports and exports were both encouraged for high-skill products, without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world markets. To quickly react to the worse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successfully achieve the transition to high-end product manufacture, China should change the “mono-policy” of deepening opening up, initiatively expand the imports relying on internal market adjustment and valu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e.

Keywords: Trade Policy; Industrial Structure; High-end Industry; Trade Conflict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格局,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加。

面对不断调整的世界经济格局,同时又处于国内经济转型关键时期,中国如何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一直是世界各国的焦点,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中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是保障我国实现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中之重。贸易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一部分,其制定对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贸易政策选择是如何对產业结构产生影响?在我国进入贸易摩擦新时期,我国应当选择怎样的贸易政策,来推进产业高端化和实现制造业升级呢?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一国工业化过程中要加强贸易政策对贸易的干预程度。

关于我国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周茂等(2016)在对中国加入WTO前后不同产业的关税减让带来的进口竞争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中,指出贸易自由化通过进口竞争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中国产业升级。石卫星(2017)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研究,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品的外贸结构变化有正向促进作用。郭凯明等(2017)在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中指出,如果贸易结构不能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对外贸易不会显著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蔡海亚(2017)在探讨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指出,贸易开放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的同时还有助于服务业与工业内部行业的变革。王莹(2018)在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中指出,主导产业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冲击呈正响应。陈艺毛等(2018)在实证检验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中指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双渠道的知识溢出对其研究期内的产业升级都发挥了作用。左勇华等(2019)在分析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中指出,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但对于东部地区则会阻碍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姚战琪(2019)在考察我国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指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在对贸易政策的解读中,盛斌(2015)指出全球价值链改变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格局,它要求传统的贸易政策向以实现公平竞争、消除深层经济扭曲为目的的第二代贸易政策转变。张良悦(2015)在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进入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我国提供了释放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通道和动力。王岳龙(2016)等在对微笑曲线的动态解读中,指出产业高端化过程中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避免政府过度追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秦佳良等(2018)针对产业价值链如何向中高端迈进中认为,对外贸易政策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政府要简政放权,坚持走出去、对外开放的战略。李丹(2019)在对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产业升级的实现研究中指出,日本产业升级的基本实现是在日美贸易摩擦下完成,境外投资、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结合是日本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经验。盛浩(2019)认为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动力以及产业技术发展条件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外贸战略以强化原始创新为目标的走向。

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其根本理论还是落在提高国民福利和实现国家经济增长两条主线上。国内外学者就贸易政策选择的问题也展开了非常详尽的研究和讨论。本文通过引入贸易政策干预指标,对我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高技术产品进行分析,衡量出我国对各主要产业的贸易政策干预程度和贸易政策取向。根据贸易政策选择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机理,联系我国具体的贸易政策(1995—2017),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中,贸易政策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而思考我国当前产业高级化过程中我国的贸易政策取向。

三、贸易政策选择与产业结构变迁的机理分析

关于贸易政策选择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集中在自由贸易政策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要素禀赋差异和技术溢出两个方面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单位产品中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建立在不同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交易双方国内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H-O-S框架下的贸易,那些密集使用比较优势生产要素的产业不断发展,而密集使用比较劣势生产要素的产业逐渐萎缩,从而使得产业结构不断朝着最大利益的方向调整。此外,国际分工也会带动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通过收入效应促使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型。关于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演变模式,最典型的是日本学者赤松提出的“雁行形态发展模式”。“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相继更替的发展模式。其次,对外贸易和外资带来的技术外溢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外贸易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同时,国际贸易促使得到迅速发展的比较优势产业,将通过产业间的前后关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最常见的是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产生中间需求,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尽管长期以来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的主流思潮,但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关于保护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由贸易政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各个国家应该采用贸易保护政策来扶植“幼稚产业”的发展,获取新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论勾勒的国际贸易和分工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发达国家则相反,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只带来了贫穷和落后。在幼稚产业保护论中,通过对当前还不成熟、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工业,采取适当政策扶植其发展,从而达到逐步建立其比较优势,促进本国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尤其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完全开放国内市场的情况下,现代重工业无法自动发展起来。完全依靠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容易让发展中国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一国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尽管在短期内无法获取明显的利益,但从长期看来,将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进而提高一国的国际产业价值链地位。

传统贸易理论中对于产业贸易政策的选择依据的研究理论,主要是从提升国民福利和促进经济增长两个角度来考虑。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无论是为实现收入分配还是贯彻产业发展战略,贸易政策都是次优的扭曲手段。但现实生活中,产业贸易政策的选择往往还受到诸如利益集团、政治活动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由于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通过采取较高的进口关税来保护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幼稚产业,使其获得静态规模经济收益,提高其出口竞争力,从而达到“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目的。此外,政府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采取的保护主义和干预主义政策,是该國率先抢占该产业的制高点的重要依据。最具有代表性就是在空客和波音的竞争中,美国政府对波音公司持久的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

四、贸易政策选择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分析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干预程度

为了对贸易政策取向加以量化,学者关嘉麟构建了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干预指数(G)。用公式表示为:G=TSC-TRSCA。式中TSC代表一国对外贸易产品国际竞争力指数,也称为净出口率;TRSCA代表了一国对外贸易产品的进出口实际比较优势指数。

若RSCA越接近1,则表明产品k的出口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越明显,相反,若RSCA小于零,则认为产品k的出口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比较劣势。TRSCA是考虑产品的进口比较优势RSCAMk后,贸易产品的实际比较优势指数,即RSCAxk和RSCAMk的平均值。

综上所述,一国对外贸易干预指数G的取值区间为[-2,2]。若G的取值在[-2,0],表明一国通过政策干预,使该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低于其实际的比较优势;若G的取值在[0,2],表明一国通过政策干预,使该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高于其实际的比较优势。G的取值越偏离0,说明一国对外政策干预程度越深,G越趋近于零,说明一国对外贸易政策越接近自由贸易政策。

现参照其思路,分别计算初级产品的贸易政策干预指数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政策干预指数。如图1所示为我国初级产品贸易的政策干预指数G1和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政策干预指数G2。

如图1所示,总体来说,初级产品干预指数和工业制成品干预指数都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偏离0值,呈现向两端发散的趋势。具体来看,就初级产品贸易干预指数,自1999年开始,逐渐偏离零且其负值不断加大。这说明我国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低于其实际比较优势,国家对其政策干预程度在不断加深,中国对初级产品的对外贸易政策更倾向于鼓励进口。而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是长期高于其实际比较优势,我国一直倾向鼓励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整体来看,这种对外贸易政策与我国长期以来保护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目标相一致。

(二)高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根据UNCTAD的统计数据(1995-2017),再针对我国的高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品(high-skill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manufactures)的贸易政策进行分析。处理之后得到图2:

图2是我国高技术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指标。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1995—201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专业化指数TSC几乎为零,这表明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RSACe从1995年的-0.15上升到2013年的0.19,这表明我国在高技术产业出口方面发展非常迅速,但2014—2017年出口比较优势指数有呈现下降的趋势。进口比较优势指数RSACi主要反应一国对该产品的需求程度,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一直是大于零且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2015—2017年,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较优势略高于出口比较优势。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政策干预指数G,总体是呈下降趋势。1998年后,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政策指数开始低于零且负值不断变大,这表明我国对高技术产品是偏向于鼓励进口,且鼓励程度不断加大;2005年后,贸易政策干预指数G波动在[-0.2,-0.1]之间,2013年以来有所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我国对于高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总体贸易政策——鼓励进口的同时促进出口,努力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国际竞争水平并未得到提高。

(三)我国贸易政策调整和产业结构

1994年,我国进行了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外贸企业的出口创汇奖金及其他奖励机制,同时汇率并轨措施出台。一方面,这些措施为我国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我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加快了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进程。这一时期,轻重工业得到了均衡发展,轻工纺织业在国际上发挥了比较优势。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此开启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篇章。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我国逐步降低进口关税,确立了WTO规则下公平与保护并存的外贸政策。此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65%。2005年,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这一时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扩大了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在制造行业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高增长产业群,开放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我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步由“促出口”转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提升中国出口价值链。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2013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速放缓,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也日趋严峻。这一时期,我国政府积极主动拓宽贸易合作形式,建设“一带一路”以及开展多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贸易伙伴多元化发展,这些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体上,我国目前产业贸易政策的重点是鼓励工业制成品出口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同时主动扩大出口、扶持跨境电商、促进边境贸易。《外商投资法》的通过也表明我国在新形势下,规范外商投资管理和维护公平竞争市场做出的改变,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五、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开放型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前期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工业制成品的鼓励出口政策很好地带动了制造业的發展,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针对高技术产品的鼓励进口贸易政策也促进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没有明显得到提高。对于开放型经济,贸易政策通过影响其贸易结构以及外来投资等方面,间接地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真正的制造强国,必然要对贸易政策做出调整以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针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实现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第一,在外商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开放。同时,政府应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鼓励和引导外资在高技术行业的投资。在服务贸易方面,应鼓励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倒逼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二,加大进口政策力度,加强国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动扩大进口,促进我国经济由投资增长型向消费增长型转变。

第三,实施技术创新政策。重视基础研究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激励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对高科技研究的资本投入和转型升级,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降低国内对高技术产品进口的依赖。

[参考文献]

[1]周茂,陆毅,符大海.贸易自由化与中国产业升级:事实与机制[J].世界经济,2016,39(10):78-102.

[2]石卫星.基于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4):153-160.

[3]郭凯明,杭静,颜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17,52(3):32-46.

[4]蔡海亚,徐盈之.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4(10):3-22.

[5]王莹,成艳萍.山西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8(6):124-129

[6]陈艺毛,李春艳,孙洋. 国际知识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J].商业研究,2018(11):134-143.

[7]左勇华,刘斌斌.出口贸易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效应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40(1):81-89.

[8]姚战琪. 服务业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 改革,2019(1):54-63.

[9]盛斌,陈帅. 全球价值链如何改变了贸易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和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5(1):85-97,6.

[10]张良悦,刘东.“一带一路”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学家,2015(11):51-58.

[11]王岳龙,宋立楠,杨海波. 产业高端化要慎防微笑曲线认识误区[J]. 经济研究参考,2016(37):13-17.

[12]秦佳良,张玉臣,贺明华.促进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演化路径和政策思考[J].企业经济,2018,37(8):46-53.

[13]李丹,董琴.日美贸易摩擦下日本产业升级的实现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9(2):1-12.

[14]盛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战略的演变及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1):58-67.

[15]盛斌.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经验方法[J].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3-94.

[16]李群. 新贸易理论文献回顾和述评[J]. 产业经济研究,2002(1):65-71.

[17]关嘉麟.转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8]张捷,张媛媛,莫扬,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演进的影响[J].财经研究, 2016,39(6):16-27.

[19]于泽,章潇萌,刘凤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25-35.

[20]王荣艳.传统幼稚工业保护论与新贸易保护论之异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3):54-57.

[21]曲如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2]林桂军,何武.全球价值链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2015(6):3-24.

[23]赵勇,张明霞.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特征、成效及问题[J].新视野,2017(3):35-41.

(责任编辑:郭丽春 梁宏伟)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