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2019-09-17陈梅琼

新课程·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合作小学数学教学

陈梅琼

摘 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主阵地的地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民主和宽容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把实践、合作和探究引进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还要科学布置练习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合作;探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多年,现已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创新教育的探索永不过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在创新教育中主阵地的地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下面谈谈我这些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把民主和宽容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想活跃;才能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活动变成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一个唤起兴趣和成功欲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成果。让学生人人敢想、敢做、敢表现自我。教师要把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用春风般的爱去感染学生,用尊重、宽容和爱去培育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心灵土壤。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树立长期、渐进和面向全体的观念,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出错,要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创新的乐趣,逐步树立创新的信心。

二、把实践、探究、合作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行创新教育,就要始终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教学原则,把实践、探究、合作的观念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和趣味性这几个方面的特性。

1.实践性

一切理论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实践。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实践性,是指教学活动要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学生只有学习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才会感到有趣味,主动参与,并产生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进而萌发创新的冲动。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时,我让学生回家制作一份上一年度自己家的用电量统计表,并计算出平均每月的用电量。学生都觉得这可是件新鲜事,纷纷自行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图表,回家后立即向家长要数据,制作好了统计表并计算出平均每月的用电量。他们对自己的“杰作”爱不释手,有的还主动分析图表,哪个月用电量多?哪个月用电量少?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并提出了节约用电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数据统计表及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2.探究性

这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说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言,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悟出其中规律,形成方法技能,进而探究新问题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也要体现探究性,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应采取灵活而开放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推理探究,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合理地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做出科学的评价。探究性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一课时,在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去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画图来推导,有的折纸来观察思考。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大家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积=边长×边长÷2;(2)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积=长×宽÷2;(3)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针对结论不统一的情况,我组织学生分组辩论。经过激烈辩论,学生终于达成了共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般性质。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在其中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和裁判员的角色,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引导一下。这样教学,学生对所学的公式理解得十分透彻,总能牢记于心。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来的知识,不仅有更深的认识,而且更便于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而所学的知识更具有灵活性。

3.合作性

这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而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有必要把合作引进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探索,形成一种创新的合力。合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应根据问题类型和教学任务而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分角色表演或分組做游戏。对于某些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可考虑采用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它能让所有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到共同探索、共同学习的乐趣,并在活动中逐渐掌握与人交流和合作的技巧。(2)辩论式小组竞赛。对于有争议或多结论的问题,可考虑采用这种教学形式。这是一种“火药味”很浓的形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如上面提到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3)自由小组讨论。对于开放型的问题,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平时的交往圈子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大胆思考、交流、合作、探索,并充分展示个性的形式。

不论采取哪种教学形式,教师都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和探索,同时也要加强课堂的组织工作,做到放得开,收得拢,避免乱成一锅粥的情况出现。

4.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善于采取别开生面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课堂教学是否具有趣味性,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效。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激趣方法众多,下面是最常用的方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此法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悬念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创设得成功有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出示了以下两组题让学生做:2+2=(  ),2×2=(  );3+3=(  ),3×3=(  )。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的异同。这时,有些学生会很快发现2+2=2×2,而3+3≠3×3,为什么呢?学生被这一现象吸引住了,纷纷认真思考,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他们终于找出了原因,并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2)游戏教学法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灵活设计。

(3)多媒体教学法

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都喜欢生动活泼的动画片。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经常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等手段,把抽象的数学原理演绎成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图像的运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把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制成了卡通片,让学生从动画片中清楚地认识了圆锥体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关系,为学生的知识迁移提供了生动的表象,促成了学生认识过程的飞跃。

三、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运用。通过做练习题,不仅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如何布置练习题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时间允许,还要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做一做,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要鼓励一题多解。如:已知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85,求这五个连续奇数。可以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方法一:把奇数从小到大一一列出,逐组计算结果,找出答案。方法二:列方程(x-4)+(x-2)+x+(x+2)+(x+4)=85求出x=17,再逐個列出这五个奇数。方法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概念,找出中间数85÷5=17,再逐个列出这五个奇数:13、15、17、19、21。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用爱心去育人,坚持实施创新教育,经过长期的努力,就一定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合作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