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问题驱动,演绎别样精彩
2019-09-17李星田万会
李星 田万会
摘 要:运算定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意义重大。人教版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所渗透,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关键词:运算定律;教学实践;思考
教材分析与处理: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册集中学习运算定律,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所以,教学交换律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1)要抓住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在联系,重组教材,以实现知识的块状呈现,让学生在探究和活动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共性特点“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2)要重视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教材的重组让学生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引发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总结”的推理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乘法、除法、减法有没有交换律?教师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块状式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益处。
教学实践:基于以上认识,立足问题驱动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本节课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题一: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出示课题:运算中的交换律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生2: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的交换律。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
生:就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
师追问: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生1:4+7,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变成7+4。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1:4和7的位置调换了。
生2:两个算式的和相等。
生3: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4+7=7+4)
师:老师也有话说,我觉得应该是:交换4和7的位置,和不变。
师:比较我们两个人的结论,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1:他说的是指全部的加法算式,您(老师)只是说了4+7这一个算式。
生2:我也认为就凭4+7一个算式,就说“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不科学、不严谨。
师追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验证。
【思考:从课题入手,抓住本节课的关键词——交换,让学生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唤起已有的认知经验,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并产生验证的欲望。】
问题二: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验证吗?
师:要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是一定不变,我们应该怎么验证呢?
生1:可以举位数多的例子。
生2:可以舉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三位数的例子再算一算。
生3:还要举分数加分数,小数加小数的例子。
……
师:看来同学们的举例很不全面,需要我们重新验证。那就开始吧!
学生再次举例验证。
师生交流验证情况。
师:有了同学们上面的验证,现在能说“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吗?
生:能。
师:你认为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的具体内容。
师追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教师板书:▲+■=▲+■;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
【思考:加法交换律不用教学生都会,即使没听过这个名称,打开书本一看,也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但是,这里的“哦”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了解,知道是这样的,缺乏对知识的一种理性追问——“真的这样的吗?”为此,让学生自主验证这一探究过程,是对学生理性精神和数学严谨性的追问。教学中,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学生的精彩。】
问题三:通过加法交换律,你还有新的想法吗?
师:运算中的交换律学完了吗?
生1:没有。
师:通过加法交换律,你还有新的想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试一试乘法、除法、减法没有交换律?
师追问:怎么试?
生:举例验证。
……
师:非常好!同学们通过学习加法交换律,不但产生了新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获取新知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从乘法、除法、减法中选择你想试一试的一种运算,看看它们是否也像加法一样有交换律。
学生验证后汇报。
生1:在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我举的例子是5×6=30,6×5=30,5×6=6×5。
师:一个例子能说明乘法交换律成立吗?
生2:不能。
师:还有验证乘法交换律的同学吗?说说你的验证过程和结论。
……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并用不同的方式表征乘法交换律。
师:减法有交换律吗?
生3:减法没有交换律,因为5-3不等于3-5。
生4:减法也有交换律,14-14=14-14。
此时的辩论开始:
生3:我举的2个例子都不行,很明显减法没有交换律。
生4:我觉得减法并不都有交换律,两个数都一样才能有交换律。
生5:你这只有一种情况,减法这个交换律不能成立。
生6:你这的差只能为0,根本就不能说是减法交换律。
最后学生4默默坐下,赞同观点。
学生继续交流。
……
到除法是否有交换律时,学生的推理都很清晰了。
【思考:这个问题,意在通过加法交换律引发学生问题意识,诱发学生主动探寻规律的精神。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到猜想是需要验证的,因此,这个问题一出,学生就会自觉拿起笔来开始动手验证。】
反思我们的课堂,何为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教材,提炼出核心问题,并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不断暴露学生的思维盲点,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学习,且能够在学习中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又何必因为不放心而不放手呢?相信孩子,放手课堂,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