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7刘秋霞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古诗意境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体会,提出教师应结合小学古诗情景描绘丰富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的教学建议,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较为容易地走进古诗的境界,领会古诗的深刻内涵和意蕴。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古诗 意境 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A-0112-02

小学教材收录的古诗,一般都是语句明快、意境丰富、情感真挚,千百年来为人们熟知、传唱、吟咏,可谓脍炙人口,历久弥香。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些古诗的特点,教学较为盲目或随意,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存在“不求其解”式背诵、“填鸭式”教学、“浅尝辄止”式讲解等诸多问题,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能背诵古诗而不求甚解的浅层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古诗大意,更遑论领会古诗意蕴、体会古诗的美感了。鉴于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小学古诗情景描绘丰富的特点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把握的三个方面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情境教学法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厘清情境教学法与学习古诗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致使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古诗的魅力。而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古诗教学后,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其中。教师利用场景向学生传达更为丰富的人文信息,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古诗。笔者认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创设更为轻松愉悦的古诗学习氛围,以帮助学生走进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教师必须明白,情境教学是手段,引导学生学好、学透古诗是目的,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忽略古诗本身。

(二)需要具备能创设情境的基本条件

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运用情境教学法除了要有黑板、粉笔、讲说,还应该具备一些新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设备、必要的道具、可供活动的场地,能让学生直接参与、欣赏的各类事物。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具备开展情景教学的条件。尤其是农村特有的风景、风物、习俗等,教师更是能直接“拿来”使用。例如,教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高鼎的《村居》等古诗时,在乡村中均能找到相应的事物,教师只要稍加运用,就能很好地开展情境教学。

(三)要科学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法

如上所说,情境教学是手段,引导学生学好、学透古诗是目的。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法,既不要过分依赖情境教学法,又不可忽视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一些描摹自然景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古诗,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情境教学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丰富意蕴,如李白的《静夜思》、杨万里的《小池》、贺知章的《咏柳》等,均可使用情境教学法。而一些哲理性较强的说理古诗,则不太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例如,朱熹的《读书》、苏轼的《题西林壁》、李商隐的《嫦娥》等,寓意深刻或较为隐晦,就不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

二、通过“三段教学”将学生引入情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将情境教学法分为“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感知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通过感官来“读诗”;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理解诗歌大意,即弄清楚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深化则是深刻领会古诗的意蕴,即不但能读懂该古诗的意思,还能将该古诗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一)感知——原来这首诗写了这些景物

这个阶段的教学需要创设的情境其实并不复杂,教师只需将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通过一定的情境罗列出来即可。当然,如果能制作成幻灯片、相册、视频等,则更容易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时,笔者原本想利用网络寻找一个相应的视频让学生直接观看,但后来因为学校因故断网,笔者只好想到用一个“笨办法”创设情境——把该古诗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山峦、白雪、船只等景物画出来后再裁剪下来。上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一边读诗,一边将相应的景物粘贴在白板上(要让张贴出来的景物错落有致、远近相宜,就像一幅画面一般,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美术构图能力),同时还用手机播放悠扬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很快就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及至该诗歌读完,一幅完整的画面也出现在白板上,学生很快就明白:原来这首诗呈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啊!

(二)理解——在情境中明白诗句的意思

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认知了古诗所描述的景物后,教师要做进一步引导,尽快将学生从单纯的认知景物上升到理解诗歌意思上来。还是以上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例,在学生看了白板上呈现的画面后,笔者紧接着说:“有两只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它们在枝头上跳跃着、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对当前的景色十分好奇。请问,这个场景说的是哪一句诗呀?”学生马上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接下来的几句,笔者用同样这样的方式“以问入景”,学生都能跟着教师所讲、所问,将每一句诗歌的意思弄明白。及至讲到“门泊东吴万里船”时,竟然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作者写的这个地方很舒服啊!”这就说明学生对诗歌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最后,笔者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全诗,为下面的“深化”做好过渡和准备。

(三)深化——走出情境后的恍然大悟

在小学古诗中使用情境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感受古诗的魅力。通过创设情境,在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后,教师还应做到既能让学生“入景”,又能让学生“出景”,不能困在情景中“无法自拔”而忽略了诗歌最终的意境。仍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例,笔者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后,开始利用情境教学法逐字逐句地分析:该诗首句写黄鹂在欢唱,蕴含着愉悦景象,呈现出一片生机,构成了一幅新鲜而优美的画;次句写在一碧如洗的清空里,白鷺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第三句写作者靠在窗边眺望西山的白雪,这些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称之为“千秋雪”;末句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这些船只是要开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就这样,看似一幅简单的画面,却蕴含着十分深远的意境。当笔者讲完时,学生连连发出惊叹,原来这四句诗描绘的四幅简单图景,合在一起能组成这样一幅生动优美的画面呀!

在农村小学古诗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识,使学生对古诗加深理解,有效实现古诗教学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转变,又能让学生消除对古诗的陌生感、隔阂感,激发起对祖国传统古典诗词的热爱,进而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者简介:刘秋霞(1971— ),女,汉族,广西昭平人,大学专科学历,1992年参加工作,曾任教于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天保村小学、五将镇庆安村小学,现任教于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文曲村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及班级管理。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古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