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段学生写话兴趣的路径
2019-09-17吕少清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低段学生写话兴趣的路径,提出语文教师需要吃透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说、记、写等途径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的教学建议,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写话兴趣 说 记 写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A-0109-02
写话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起始性、基础性阶段。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训练,为写话蓄力的读、说、记、写等训练元素无处不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以及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说、记、写系列化语言构建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用“说”展现语言的千变万化
(一)品味语言奥妙,让学生说得生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和探索者。”儿童与成人相比,其内在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入选统编版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由于低段学生的感悟能力还较薄弱,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在奥妙,体悟语言表达的神奇,在准确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学会生动地表达语句。
如《我是什么》课后习题要求体会加点词“落”“打”“飘”的意思,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细致深入的辨析、对比这三个动词的细微差别,才能在理解中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加点词都有从空中“落下”之意,为什么用不同的动词呢?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朗读对比:冰雹又重又硬,下落速度快,用“打”字更有力量感;雪最轻,左右晃动,就用“飘”,而“雨”字具有一定的重量,用“落”字会更加精准。之后,教师再顺势让学生联结生活,尝试运用:还有什么东西是“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的呢?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纷纷发言:“打雪仗,一个个雪球从空中‘打下来。”“秋爷爷来了,枯黄的树叶‘落下来。”“空军打开了降落伞,从空中‘飘下来……”通过品味课文语言的奥妙,学生认识到课文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语言敏感性得到了历练。
(二)依托典型句式,让学生说得规范
模仿是低段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特意设置了很多仿照性练说的训练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握范例典型的语言形式,彰显其示范性价值,为学生规范严谨地说话助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开满小花的小路》一文要求学生关注“门前开着一大片五六颜色的鲜花”中加点的内容,结合课文插图,仿照着说一句话。基于这一表达资源,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加点部分,即修饰性词语从以前的一个增加为两个,需要在仿照句子说话时选择两个准确的词语,且要学会进行顺序调整。其次,回到教材中的插图,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捕捉具体的情境作为支撑,相机明确“房子旁 ”“山坡上 ”等仿说情境。最后,依照例句所呈现出来的“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结构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进行扎实而规范的仿照说话训练。如此练习,学生就会对完整句式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强化了仿照练说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二、在“记”中感受语言的多姿多彩
(一)在多读中记,夯实基础
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在语言的积累与内化上下足了功夫,如“读一读,记一记”中设置、提炼的资源不仅内容指向集中,而且体现了较为鲜明的逻辑性,为学生有效识记和积累提供了帮助。
例如,一年级上册《识字7》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次出现的“读一读,记一记”,其共呈现了两组词语:一头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颗枣、一个桃、一堆杏子。很显然,两组词语分别指向了动物和食物,每组词语内部又有着内在规律可循:事物大小、多少有别,动物类的量词就分别运用了“头”“只”“群”加以区别,食物类的量词也从“颗”变成“个”,直到最后的“堆”字。分类式的集中呈现便于低段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归类区分方式识记,教师如果把握好识记内容的这些特点,就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学生熟读成诵。
(二)在背诵中记,熟读成诵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的背诵积累是语文学习传统而又高效的方法。入选教材的文本文质兼备,很多经典性的语段富有强烈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和修辞之美,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熟、读透,在多重诵读中自然成诵。
例如,一年级上册《对韵歌》选自我国传统启蒙读物《笠翁对韵》。全文如下: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回避对仗等相对僵硬机械的知识讲解,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积累知识:首先,从内容理解维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中“对”字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了解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的事物,既有天气类,也有植物类,更有动物类,并组织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其次,从语言节奏韵律维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每句话中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其中“风”“虫”“红”双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打着节拍读,让学生在节奏和韵律的双重浸润下积累语言、内化句式,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意识。
三、在“写”中展露语言的绚烂绮丽
(一)顺应编排规律,在写话中享受表达的乐趣
为什么要练习写话?假如学生认为是为了完成教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是无法激发他们思维的内在驱动力的。在写话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写,最主要的就是要与学生自身有关联。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要求学生在新年到来之际,给家人或者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二年上册“语文园地四”中要求学生学写留言条等,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才能有效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
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一年来,你与哪位家人或者朋友度过了最难忘的时光?你最想对谁表达新年的祝福?在学生纷纷从自己的生活中明确祝福对象后,再组织孩子说说与其相处的往事,唤醒他们内心的情感,最后再组织学生撰写祝福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享受到亲情表达的愉悦体验。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充分整合、利用教材中的写话资源,对于激发孩子内在的写话兴趣,以及后续性的写话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运用,在写话中掌握表达的规律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以致用。学生只有灵活准确地将自己阅读和生活中的积累运用到写话实践过程中,才能使所有的积累和储备具有积极意義。为此,我们要在写话教学中树立生动、具体的写话要求,为学生的实践运用铺平道路。
如《我的好朋友》一课中有明确的写话要求:他(她)是谁,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干什么?其中,描写“他(她)”的样子是这一写话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课文《妈妈睡了》一文中的词语,如描写眼睛,有的人眼睛是明亮的,好像一股清泉;有的人眼睛小小的,笑起来就是一条细缝;有的人眼睛很大,一眨一眨就好像会说话一样。再如写头发,就可以从或乌黑或淡黄的颜色、或波浪或竖着的形态等角度展开描写……引导学生在写话实践中运用这些资源,能促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描写好朋友的外貌特征。
语言的诵读与积累,目的都是为了运用。要让低段学生从小对写话充满兴趣,教师就需要紧扣每一个训练点,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诵读、多说话、多记录、多练写,促进学生生成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吕少清(1970— ),女,广西玉林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