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交互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
2019-09-17钟火梅
【摘要】本文以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穷人》的教学为例,论述交互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在课堂中如何设计有效交互,从而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主动参与意愿不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关键词】交互 意义 注意事项 《穷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A-0089-0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到了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揣摩和运用上面,但有的教师却因此走入了语文教学的误区——把“语文”课上成了枯燥的“语言”课,把课堂往往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效的交互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交互的意义
交互是指学生在个体学习、单元组学习、团队学习后,将学习成果在组内或全班交流、展示,通过合作来强化、修正、完善学习成果的学习活动。之所以要组织学生进行交互,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思考的不同、对内容理解的差异、探究程度的不同,会自然而然产生想知道别人写的是什么,是怎么样思考的念头。这时,就很有必要进行交互。交互,可以攀升强化次数,从多角度强化关键项,可以实现信息量的扩张(如果每人有一个向度,交互后就变成了多向度),还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二、交互的注意事項
要让交互有效,必须要做到四点:1.交互的问题是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或者是考点。2.交互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组内互动、组际互动、全班互动等。3.交互的问题多向度。如果问题的探究是封闭的、单一的,那么,这样的交互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多向度的问题,才有探究的价值。交互的目的就是从多角度来刺激关键点,强化关键点。其中,“确定交互的问题”是关键,设计“多向度的问题”是实现有效交互的方法。4.交互的时间要充足。充足的时间是指教师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的时间。
三、案例分析
(一)确定交互问题
《穷人》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文章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可以知道:这篇小说的篇幅较长,而且故事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如果把课文教学定位为:让学生掌握小说的特点——人物、故事、环境,再由教师按照这三个小说要素展开讲解,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枯燥的,而且也不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笔者在细细揣摩文本之后发现,课文中人物的描写是非常出色的,特别是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读懂了桑娜的内心活动,也就读懂了整篇小说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考虑到训练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品质”的表达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笔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桑娜和渔夫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从而确定了本节课的交互问题为“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动”,让学生重点揣摩课文第九自然段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
(二)设计多向度的问题
在交互的时候,如果问题是封闭的、单一的,这样的交互是没有办法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交互也不会有深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让学生争论、交流有方向,也为了避免学生探究的方向出现大偏离,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品味的内容设计多向度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围绕重点进行探究。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笔者便围绕交互问题——“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动”给学生设计了交互的6个向度。如下图所示:
这6个向度有难度、有宽度、有情境、有想象、有思维,而且还有生活体验的融入,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同时又具有探讨的价值。学生有了具体的思考和探讨方向,就会积极参与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生动有趣的。
(三)组织交互要有梯度
组织学生进行交互时,教师要注意交互时间的充裕和交互的梯度性。交互的梯度一般为“个人思考—同桌交互—小组交互—全班交互”,这样,交互的时候,学生有了思考,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才会有话可说。
在教学《穷人》这一篇课文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梯度的交互的:首先,让学生从6个向度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向度进行深入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用关键词记录在学习卡上。(师点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的阅读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学生由于基础的不同,对文本的感知和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接着,让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交互。(师点评:同桌是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学习伙伴,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一定的交互默契,即使是再不愿意表达的学生,他们也往往愿意与同桌进行交流,这样的操作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主动表达,主动交流,实现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训练的目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建4人或6人小组,进行组际的交互。(师点评:这一次交互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攀升强化次数,从多角度强化关键项,实现信息量的扩张。不同的学生,将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他学生就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同时收集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进行全班交互。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基于年龄和生活经验不足的局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达不到教师期望的深度,此时,便需要教师在学生交互生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感悟进行精讲补讲。
例如,学生在汇报“桑娜的心理活动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的看法时,都能说出“桑娜的心理活动顺序显得凌乱”,但是却不知什么才是“不乱”的顺序,也体会不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让读者感到“桑娜”的心理是凌乱的。根据学生的生成,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精讲补讲——
师:同学们,按照一般的情况,桑娜把兩个孩子抱回来后,她首先会想到什么事呢?
生(全体):她想到的是她的丈夫会责备她,但是如果抛弃这两个孩子的话,又对不起自己。
师:哦。就是里边的一句话:他会——
生(全体):揍我的……
师:想到丈夫会揍“我”的。这是一件事。
师:还有吗?(生举手)哦,请你回答!
生1:她还想到她的丈夫会说些什么。
师:还想到她的丈夫会说些什么,这是第二件事。(生举手)哦,还有,请你回答!
生2:她还想到自己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
师:哦!还责备自己把孩子们抱过来。这是第三件事。还有吗?请你回答!
生3:她还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丈夫受的了。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说对了。这段话告诉我们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后想到了——
师:(板书四个问题)他会揍我的。他会说什么呢?为什么要把他们抱回来啊?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师:(一边指着板书一边说)事情的顺序本来是这样子的,你看看课文是不是按这样的顺序写呢?
师:是吗?
生(全体):不是。
师:事情的顺序本来是这样子的,可是桑娜想的干嘛会乱了次序?谁说说?请你说,这位女生。
生4:我觉得应该是因为她心情忐忑不安所以想的也就乱了。
师:对,因为忐忑不安,太紧张,所以想的都乱了。那大家再看看这段话是怎么把这紧张矛盾的心理表达出来的?这段话的标点有什么特点呀?
师:请你说。
生5:有很多省略号。
师:对。你们看看,用这么多的省略号干什么呀?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举手。哦,请你说。
生6:可以体现出桑娜想这些问题不止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
通过这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学生不但深层次揣摩感悟了桑娜的心理变化,进一步领会了“穷人”的意思、体会了穷苦的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以及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的黑暗,而且对文本的表达特点——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这一方法也掌握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持续,进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那么,课堂就是有趣的、有活力的、有生命的。交互不但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值得每一位教师大胆尝试和实践。
作者简介:钟火梅(1978— ),女,广西玉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999年8月至2002年3月在玉州区仁厚镇下罗小学任教,2002年3月至今在玉州区仁厚镇新旺小学任教,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