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9-09-17梁春燕
梁春燕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为学而教、少教多学,教师要适时让一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适当慢一步,引导学生验证他们获得的阅读方法;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停一步,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少教多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A-0067-02
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为教而教,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而不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学,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好,学法指导在这样的课堂上成为一句空话。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教是为了学服务的,不能为教而教、以教为主体,让学的地位旁落,教师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践行“少教多学”理念。“少教多学”理念既体现在形式上、时间上,更体现在学科思维层面,一方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启发性、发展性、创造性地教,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主动、独立、合作、有深度地学。“少教多学”理念為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提供了契机,也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自主和高效。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有践行“少教多学”理念,才能达成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和谐统一。
一、教师让一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包讲,学生主要负责听讲与记录,偶有提问,都是教师发问,学生作答,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之间是强行灌输与被迫接受的关系,有教而无学。所以,要想保证学生多学,以学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朝后让一步,做好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职责,给学生让出空间与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让每一个教的环节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展开。
笔者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制订了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法指导的教学目标。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菲利普夫妇与于勒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在学生多遍阅读文本之后,笔者出示“当于勒 的时候,菲利普夫妇就会 ”的句式,要求学生运用这个句式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学生A说:“当于勒浪费钱的时候,菲利普夫妇就把他打发到美洲去。”学生B说:“当于勒有钱又决定还钱的时候,菲利普夫妇就赞美他,希望和他一起过快乐的日子。”学生C说:“当于勒又变得没有钱的时候,菲利普夫妇就骂他、躲着他。”学生很快将文中故事的关键情节简洁地概括、梳理出来。在学生自主习得的基础上,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最逼近文章主旨的问题:“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围绕着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看上述句式,自然而然地找到答案——菲利普夫妇的态度随着于勒有没有钱而变化。至此,这篇文章指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与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写作主旨,不待教师总结,学生自己就能够归纳出来。自主学习的空间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教师不点而学生自明。
二、教师慢一步,引导学生验证习得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弄懂一种方法,不能仅凭口头讲授,要把学生放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最终在阅读中顺利进行技法的迁移与运用。因此,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自主验证习得的阅读方法,结合自我阅读实践,调整学来的方法,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阅读方法。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交流分享”环节,一开始,笔者着力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第三、四节内容,在学生阅读之前,抛出一个问题:“读后请思考,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学生的确获得不少信息,但这些信息相对芜杂、无序。笔者的这个问题只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引子,只是划定了一个大的探究范围,等学生进入文本、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后,笔者再适时收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做深度探究,一步步逼近文章的主旨思想。笔者在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轴线,相机再抛出一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期盼为何如此殷切呢?”抛出问题的同时给出具体的思考方向:“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体会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学生以这一问题为线索,在师生、生生、生本等有效对话中,搜寻与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笔者此时慢一步,不急着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适时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经由层次清晰的学习步骤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又优化了获得的阅读方法。
三、教师停一步,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一般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会学生借助已知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教师要通过得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生学习疑难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在学生思维阻滞处及时给予点拨,启发他们化整为零,分解难题,先一步步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按照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会这样写的思路,通过感知、研读、感悟、迁移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攻克难题。
笔者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文时,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章主旨的教学环节,笔者停下来,让学生抓住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重要的句子进行细读,深度探究孔乙己的最终结局以及作者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矛盾的表述方式,使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指向性,同时能够很好地落实、突破难点。学生通过深入探讨这一句话的核心意思,即“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是对“孔乙己死了”的肯定,而“大约”又是对“孔乙己的确死了”的揣测,从语法上分析,“的确”是对“死了”的修饰,而“大约”是对“孔乙己的确死了”的修饰。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肯定会被淘汰与淹没,他不劳动,无法养活自己,而且还被打断了腿,结局肯定是死亡,但作者又并没有亲眼见到,而且时隔多年,也没有人真正知道孔乙己的真实情况,所以作者才用了“大约”这个词汇,这也显示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生通过解读,还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观点,如:“用‘大约这个词,更能说明周围的人对孔乙己的漠不关心,孔乙己就像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从没有人造访,自然也没有人关心他的生死。”学生通过层层剖析与追问,透彻地解读文本,从而获知孔乙己死亡的消息,透过文字的表面真正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充分体会到作者巧妙的构思。本课落实了“少教多学”的理念,通过创设有价值的主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帮助学生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阅读教学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引导,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充分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方法,寻找到阅读的路径与规律,从而落实“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教学理念。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