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校”资源整合 有效塑造学生品格
2019-09-17严丽亚
严丽亚
摘 要 品格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核心的内容。随着社会媒体、网络、科技的发展,当前的青少年出现了许多行为问题,即对人不尊重,对事不用心,对地不感恩,对物不珍惜等。可见,塑造青少年优良的品格尤为重要。青少年生活的社区是他们除了学习和家庭接触最多的场所,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品格,青少年的品格也关联着社区的品质。本课题以整合学校和社区二者所具优势资源为决策,设计并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双方良性的互动,以更有效地塑造学生品格,使品格教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更好地引领我校的德育实践,并从学校向社区辐射。
关键词 资源整合;品格教育;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026-02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是否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不是因为他的学识有多么渊博,而是因为他是不是具有优良的品格。“品格教育”又称为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核心的内容。对于小学来说,“品格教育”的核心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随着社会媒体、网络、科技的发展,当前的青少年出现了许多行为问题,即对人不尊重,对事不用心,对地不感恩,对物不珍惜。可见,塑造青少年优良的品格尤为重要。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对于品格塑造,这两者肯定是最为主要的阵地。除此外,他们生活的社区也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场所,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品格,青少年的品格也关联着社区的品质,若将二者所具优势资源整合,能促进双方良性的互动,更有效地塑造学生品格。
一、课堂实践,活动体验交流,解读品格内涵
品格教育融于学校常规教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力补充,课题实施一年来,课题组教师精心教研,合理安排,设计12项品格主题教育内容的校内实践课堂。如,以游戏的教育方式导入主题,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引发思考;以故事的形式深化品格的含义;以视频、图片的直观体现,挖掘学生的想法和理解;以体验式的活动教学带入角色模拟,搭起“知”与“行”的桥梁等。这些校内课堂旨在让学生们明白这12项品格的定义、内涵,为社校联合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游戏体验
游戏体验是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全身心投入,通过自身的感知、理解、体悟,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游戏体验不仅能以生动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现,形成个人独特的体验,解读品格内涵。比如,我们在上“专注”这一品格的活动时,让学生们在“孙悟空”的带领下玩一玩《抓手指》以及算一算游戏。在游戏中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认认真真地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养成专注的好品格。
(二)角色扮演
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真正与角色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从内心有所感有所悟。教师首先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只有对外界事物具有较丰富深刻的经验,儿童才能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充分想像和创造;其次,要让学生清楚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体验什么,以唤起相应的认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例如:课题组老师在教學《我来帮助你》一课时,学生知道应该帮助残疾人,但并不能真实体验残疾人的不便,不能感受残疾人想得到帮助的需要以及被帮助后的温暖心情。因此,教学中,我们创设了学生扮演盲人取物的情景——一位学生蒙上眼睛,摸索着走到讲桌前,在众多的物品中,取回大练习本。这个过程,虽然不是人人扮演盲人,但通过身临其境的看“盲人”在反复触摸中,辨别方向,辨别物品;学生内心也能真切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和艰辛,从而产生同情心。这时在让他们述说帮助别人的事,会有感而发,为真正帮助别人而感到高兴。通过这样一堂课,学生对“爱心”这一品格的内涵就有了深刻的体验。
(三)释疑体验
所谓“释疑”就是解释疑问,消除疑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果仅仅充当释疑主体的角色,就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体验中,加入释疑体验,引导学生自问自答或者相互问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将“所知”与“所行”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二、社校联合,请进人力资源,开展品格教育
课题实践期间,我们充分挖掘社区内具有某一方面专场和权威的精英资源并整合热衷社区建设、具有社区意识和公益精神的志愿者资源,使更多的人成为学校品格教育的后备力量。每个月份,根据不同品格教育内容,我们联合社区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品格教育实践活动。
(一)自律品格塑造活动
我们邀请了鹿城质监局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五年级(3)班带来食品安全进课堂活动,让学生明白了食品安全不容忽视,一旦我们吃入有危害的食物,它们便会在胃中遨游,不断侵蚀我们的身体,那将是后悔莫及!每个同学都要学会自律,让食品安全警钟应长鸣心中!
(二)毅力品格塑造活动
6月毅力品格培养月,我们邀请了前皮划艇世界冠军、温州大学体育学院龙舟队、皮划艇教练朱敏圆教练以及他的三位学生,为同学们开启一场奇妙的端午文化旅程。此次活动也在同学们整齐的划行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通过这次生动的课堂,让学生与端午文化有了亲密的接触机会,更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了端午文化的内涵,感悟同舟共济,拼搏向上,坚强有毅力的龙舟精神。
(三)有序品格塑造活动
11月,我们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温州市心理卫生中心主讲人林晓曙老师,开展了一场心理团体活动,告诉孩子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事认真,以安稳的心态做一个井然有序的人……
通过这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深受启发,使得各种品格内涵得到深化。
三、社校联合,迈进组织资源,享受品格魅力
品格教育目的不仅要使个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还要帮助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因此德育要为人的生活,为人的生命发展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围绕品格教育目标,需要在每一段时间内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地把一系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于是,课题组负责老师根据制定的品格教育内容实施方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大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青少年禁毒反邪知识讲座、“绳”采奕奕跳绳比赛、“冰淇淋奇遇记”手工创作活动、“巧手瓯绣”培养专注活动、“青春情暖,一封家书”感恩活动、“心‘邮梦筑”爱国主题活动、参观消防队培养有序品格活动、地方方言——用温州话故事分享活动、“文化礼堂我的家,开心玩转睡衣趴”培养责任感活动。通过社校联合的这些教育活动, 让学生真正明白各项品格的含义,在具体的教育熏陶及活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四、多元评价,夯实品格,实现品格塑造
老师及时对优胜的集体和同学采取加分、发奖状、发奖品等形式的奖励:非竞赛性的活动,老师根据家长或者小组长填写的考核表格查看学生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真正明白各项品格的含义,在具体的教育熏陶及活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1.每个月份的品格活动后,我们就会及时总结,及时评价。我们将月主题品格做成品格卡,以奖卡的形式,奖励给表现佳的孩子,在班级里形成积极争取品格的“追逐圈”,鼓励孩子努力操练。
2.建立家校实践卡,进行家校联动,把月主题品格的含义延伸并拓宽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明确和细化达成此品格要做的事情并做记录,并交由品格组长进行一周反馈,提升品格实践性。
3.在教室里创造品格交流圈,以“专注、顺服、井然有序”作为班级标语,并把品格内涵粘贴于教室,做班级布置,为学生营造出“道德社区”,将品格主题常态化。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教科书。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随着社会更开放多元,学校生活与社会联系更密切,学生接收信息途径更广泛,学校品德教育要用好用足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真理往往是理论彻底性与社会现象内在本质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离不开学校主课堂的释疑解惑、娓娓道来,也离不开社会大课堂“百闻不如一见”的特殊教育功能。有人说,“实地看一眼,顶过课上讲十遍”。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实践证明,把教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瞻仰参观、一次实地教学、一次社会实践……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观察与体悟的机会,也可以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一种全校范围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施蕾芬.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5):45-46.